脚下沾泥,心中有光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是古人得之于实践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回荡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耳际。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五四”青年节之际对于新时代青年的寄语和号召,用专业知识助力社会发展,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常州工学院人文学院“以青春之力,扬时代之风”社会实践团队于8月9日赴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以专业知识为依托,深入邹桥乡石门村,以“访、学、研”等形式,以“村、企、民”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我团队主要由广播电视编导,汉语言文学以及秘书学专业学生组成。此次社会实践使我们深刻了解乡村振兴的艰辛发展之路,并在其中探寻不足点。
到农村一线实践调研,观乡村振兴成果。实践期间,团队成员深挖当地“银莲”这一品牌产业,从白莲的种植、养护、收获、加工和包装等工序入手,了解产品的生产产业链,以此了解到农业生产的特性和艰辛。通过与当地村支部和责任单位的对接,团队成员接触到了课本上从未讲过的知识。也正因此,成员们在实践后表示:“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视、对乡村振兴的扶持,更加清晰地观察到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难,更加明白作为广大青年学子的一员,我们肩负的强国发展使命。我们应当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升自身技能,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以实际行动担当复兴重任。”
脚下沾泥,心中有光。此次社会实践使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作为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服务大众的重要重要形式,对于团队成员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此次社会实践中,通过每一次耐心查看白莲生长情况,每一次与工厂工作人员深入交谈,我们了解到无论是什么岗位,无论是什么职业,都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这样才能为地区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我们应该将所学运用到社会运用到国家之中,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为社会为国家献力。
追光成长,逐梦山海。在这个暑期,我们践行“实践·追光·成长”的理念,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助力社会实践,取得了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个人能力显著提高的成果,为社会和谐进步、强国复兴发展贡献了人文学子的力量,彰显了常工学子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作者:戴奕雯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青春筑梦民政行,返乡实践献真情
- 随着夏日的微风轻轻拂过,我的暑期返家乡实习生活也在不知不觉中接近尾声。这次,我选择在家乡的民政办进行实习,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对家
- 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