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寻访红色印记,深入乡村调研

发布时间:2024-08-13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响应党和国家对青年学子的号召,深刻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同时,深入基层调研关于党建和水稻病虫害的情况,于7月16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热带农林学院“耕读兴农”社会实践团前往河源市连平县大湖镇参观中共连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中共连平县第一个工作委员会旧址和何新屋红色文化古村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革命精神。随后,前往连平县陂头镇开展党建和水稻病虫害的问卷调研、采访当地优秀老党员,以及帮助农户采摘花生,将“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追红色足迹,传革命精神
       我们先后前往了连平县大湖镇第一个党支部旧址、中共连平县委工作委员会旧址博物馆和何新屋红色文化古村,进行参观学习,追寻连平县党的发展历史,深刻感悟革命先烈的红色精神。我们深刻感悟到党的历史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同时,我们将以革命先辈们作为榜样,学习、传承和发扬伟大的爱国精神和革命斗争精神,为祖国的建设而奋斗努力,我们还要缅怀先烈,学习革命先烈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赓续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通过参观红色景点,我们要从一批又一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的感人故事中学习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从他们的光辉事迹中感悟中国共产党培育形成的一系列伟大精神,理解这些精神中体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及爱国精神。深化对党的精神谱系的认识,鼓励其定位好自己人生的精神坐标,把党史学习成效转化为成才动力。今天我们学习红色历史,未来我们一起传承红色基因。
政府工作人员为实践团成员讲解红色故事 陈可颐通讯员摄
寻访老党员,追红色记忆
       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我们采访扎根基层多年的退休老党员谢来花同志,聆听她的岁月峥嵘,感悟基层党员的使命与担当,弘扬和传承建党精神。谢来花同志强调:“现在的生活条件与乡村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条条大路都基本相通。同时,百千万工程、绿美乡村也在有序进行和发展。”从她的话语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党员同志为促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身上都肩负起使命感与责任担当。
       她说:“当代大学生应积极向革命先辈学习,苦干实干。”即时当勉励,岁月不饶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们与谢来花同志的交谈中就像上了一堂实时党课,感慨万分,中国也正是在代代共产党人的接替中,跨过许多磨难,薪火相传,担起时代重任。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要扎实苦干,敢于吃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学习党员同志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新时代青年要继续奋斗,以优秀前辈为榜样,学习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与精神,早日承担起国家的使命与担当。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老党员谢来花同志 陈可颐通讯员摄
与基层连线,为乡村调研
       为进一步了解连平县陂头镇基层群众关于党建和水稻病虫害的情况,我们先后走访了金中村、连星村和连光村,对当地村民、种粮大户和村干部进行水稻病虫害和党建问题问卷调查,以及为农户普及防治病虫害和粮食安全的相关知识。通过实地调研,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村民在种植水稻时会受到钻心虫、稻瘟病、稻曲病、二化螟和三化螟等病虫害的影响,农学生通过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联系老师为农户给予解决措施。同时,专业老师带队到当地水稻田查看具体情况,并给出具体解决方案。村干部也会积极带领村民努力解决问题,组织村民参加农业培训,开展农产品评选,推广农产品的销售,村委还定期开展一系列的党建活动,通过宣传栏、广播等方式宣传有关党建知识。
       在本次调研中,我收获颇多,作为园艺专业的学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帮助农户解决问题,我感到很高兴,同时也对专业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加深,运用到实践当中。我们都应真正的做到以学促用,以学促干,以学为进。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干部的努力付出,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乡村经济得到发展,村民生活得到改善,乡村与城市脱轨的现象逐渐减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村干部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坚持与村民“同框”。作为当代大学生,走群众路线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必修课,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倾听群众声音,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田间地头采访当地村民 刘意通讯员摄
实干聚民心,做事为人民
       依稀记得,炎热的天气,汗水打湿了我们的衣裳,我们依然在埋头苦干为农户收花生。在收花生的期间,农民伯伯说:“还好你们来了,本来这花生需要一天才能拔完,你们来了半天就可以拔完。”那一刻,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劳动是最光荣”这句话的意思,更进一步地理解了这句话的精髓与意义。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自己也收获了幸福快乐,也体会到了劳动的成果来之不易。
       从小生活在城镇的我们,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农活,更没有收过花生,只知道教科书上对花生的介绍,以及餐桌上看到它的身影。通过此次三下乡的实践活动,我们掌握了收花生的技巧与体验到农民伯伯的艰辛,也对《悯农》(其二)这首从小就耳熟能详的诗更能体会到农作物的来之不易,农民伯伯的辛勤。我们应珍惜粮食,树立浪费可耻的观念,弘扬勤俭节约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主动制止铺张浪费的行为,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还应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充分掌握专业知识,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更好的掌握知识,积极投身社会、服务社会,密切联系群众,帮助人民解决各种问题,做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图为实践团成员帮助农户收完花生后的合影 陈可颐通讯员摄
       参加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社会实践经历,让我们有机会深入农村,了解村民的种植状况、生活状况,在与村民们、村干部的交流中,无形中提高了我们的沟通能力。无论是参观红色景点,感悟革命精神,还是调研活动,以及帮助农户收花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是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更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做到学以致用,帮助他人。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为乡村发展和粮食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真正解决农民的困难,还应多关注农村与社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家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的发展,让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群众办实事,倾听群众声音,也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斗争精神,与时俱进。我们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要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自身素质、敢于担当责任、团结一心、砥砺前行,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冯心仪 黄晓烔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药者探源 ,助力乡村振兴
  • 晨风作引———“三下乡”乡村少年宫支教活动
  • 直面挑战,垃圾分类成城市绿色发展新引擎
  • 桃李满园 初心不改
  • 寻访红色印记,深入乡村调研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