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我收获良多,虽然我是从小在农村长大,但是在本次调研我接触到更多农村村官,更进一步了解到农村现状所存在的问题。起先与镇领导会面,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花门镇政府对我们的热情和重视,在接下来镇领导的发言中,我们对花门镇的实况与其现存在的问题有了更进一步了解也感受到政府们迫切希望花门镇能够得到发展进步。我们调研的第一站是大石玉村“鱼生共养基地”,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与讲解下,真实体会到现如今农村发展也已经走向高科技智能化,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健康、绿色”。在与陈经理交流中不仅对当今社会“新农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深深感受到农村需要新血液的注入,更需要有更多新一代年轻人的投入。
随后,第二站—春山村“花门豆豉生产基地”,在与当地村委交流中知道要打造一个好的品牌,始终要满足三点:品质要好、要有个好的历史故事、宣传力度要搞好。从谈话中能够得知许多乡贤不愿意留在家乡发展,一是乡村限制了他们发展,二是乡村发展建设回报时间线太长了,农村发展很难带动。他还说:“那些真正有能力的领头羊不会仅仅留在乡村发展,都是外出拼事业。”第三站—中坪村,在村书记的带领观看下,我不禁有些震撼这个村级书院的建成,村书记也表示这些建设发展都是村中乡贤所资助的。在后期交流中他不断强调一个乡村要想发展好,村里的秩序管理好、村邻关系处理妥当才是首当其冲的,其次号召乡贤为家乡做贡献才能更进一步开展。第四站—珠江村,我们
十分认可其村书记的观点——一个乡村发展要先从村民的吃穿住行等基础设施为根基,在打牢此基础上再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再慢慢去装饰乡村门面。不要过分注重门面上装饰而忽略了乡村的实际情况,这样最后还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此次调研与村委们交流中,我们能感受得到这些村委们是实实在在希望能带动乡村发展,他们心系村民,同时也都以身作则为家乡发展做贡献。他们号召——希望国家在重视大力发展科技的同时,也要大力号召年轻人能返乡发展农村。他们十分渴望能有更多的乡贤、年轻人能够回到家乡为家乡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