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翼归乡,绿野筑梦”——沃野溪声实践调研团赴六安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新时代青年勇做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7月7日至9日,化工与爆破学院“兴红向农”校级重点实践团队赴革命老区六安市多地调研学习,深入山村走访村民,探索红旅赋能乡村振兴的文化密码,用实际行动交出满意答卷。
红色基地悟精神,氏族祠堂溯文脉
7日上午,队员们怀着崇高的敬意,来到许继慎纪念馆,见到了中国工农红军杰出将领许继慎军长的侄子许光明老先生。在许老先生带着质朴乡音的亲切讲解下,队员们了解到许继慎军长的生平事迹、纪念馆的建成由来,以及这背后深藏的革命精神。
许光明老先生期冀更多人前来参观许继慎纪念馆,以及更多类似的红色教育基地,深入探寻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将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珍贵红色基因,代际传承下去。同时许老先生也指出,随着历史的流逝,那些亲身经历过伟大崛起事业的前辈们已经老去,而新一代正值青春年华。新时代的青年人应该怀着敬意与关怀,善待那些为国家奉献过的革命军人和退伍军人,学习他们正确、积极、红色的精神,摒弃自己错误、狭隘、极端的思想,紧跟前辈们的步伐,肩负起“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基因”的崇高使命。
许爷爷向团队成员讲解作战经过(摄影:问怡栋)
7日下午,实践团队先后前往经氏祠堂和魏氏祠堂,与当地人共同探讨、学习家风家训,以及家族中的革命先烈所留下的革命文化传统,并通过对历史演变的深入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家风文化。
在与经氏宗祠理事会会长经廷林的深入交流中,队员们学习了经氏家训中以“孝”与“礼”为核心的种种美德,如守法、孝亲、讲德、明理、务本、和睦等,这些美德在现今社会中依然曼韵飘香。国家昌盛则文化繁荣,文化繁荣则溯源承传。祠堂文化的核心便是爱国,在革命与动乱的年代,家族孕育了众多革命先烈,他们为国家的昌盛繁荣贡献了力量,同时留下了诸多宝贵的家风家训。这些家风家训,不仅关乎家庭的和谐与繁荣,更是社会文明进步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同时也是对红色革命文化以及优秀革命精神的传承。
许光明老先生也曾谈及:“我把我的子女全部送到部队,我没当上兵,我要让我的子女去保卫国家,我们家老前辈有这个革命传统。”许老先生在红色家庭中长大,他的孩子现在也年轻有为,是红色家风传承教育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也加深了队员们关于家风家训传承的理解。

在氏族祠堂同经老先生探讨家风家训(摄影:问怡栋)
红旅研学共赋振兴,暑期安全不容忽视
7月8日,实践团队前往六安市青山乡魏庵村进行实地调研,并采访了当地团委书记,随后开展青少年安全自护自救的宣讲活动。
团委书记的话语中饱含着对队员们的教诲与启示。他谈到,红旅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而乡村振兴借助红旅的助力,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学习、体验,进而推动乡村经济的增长。红色研学线路的开辟对于乡村振兴同样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学习红色文化,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革命精神,还能够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为乡村培养更多的人才。
紧接着,团队开展了主题为“青少年安全自护自救”的活动,围绕防溺水安全、防不法侵害、用火用电安全、道路交通安全、自然灾害防护与自救等几大方面进行宣讲。队员们针对暑期高发频发的青少年安全事故情况,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科普自护自救知识,帮助提高青少年的防范意识和避难避险、应急逃生、自护自救的能力,助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在魏庵村开展青少年安全自护自救宣讲活动(摄影:问怡栋)
于兴红中向农,于竺山中解密
7月9日,实践团队抵达六安市花石乡竺山村,开展了一系列求问乡村发展现状与现代化治理的调研活动。实践团成员们带着对乡村未来的深切关怀,踏入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一抵达竺山村,实践团便与当地驻村第一书记漆仲尼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漆仲尼表示,近年来竺山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下一步将紧紧围绕引进青年人才、振兴乡村旅游经济、打造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工链条几方面加足马力,为美丽乡村建设赋能。
随后,实践团走访慰问了几户脱贫家庭,近距离感受村民们的生活状态。胡传胜一家昔日曾深陷基本生活需求难以满足的困境之中,得益于国家扶贫政策的深入贯彻与精准扶贫措施的有效实施,他们家庭的生活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生活条件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与提升。另一户是年近六旬的胡家术老人,仍然坚持劳动自足,他的坚韧与乐观给实践团成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谈到子女时,胡家术自豪地提及自己的儿子正投身于乡村帮扶工作,同时也呼吁更多的青年学子能够返回家乡,建设家乡。
队员与胡传胜家属聊天(摄影:问怡栋)
调研过程中,实践团不仅关注村民们的日常生活,还从多个维度对竺山村进行全面剖析。他们深入了解了竺山村的经济发展模式、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文化传承现状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为制定精准的帮扶策略提供详实数据和第一手资料。
最后,在竺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实践团和村党支部朱磊书记举行了安徽理工大学“美育实践基地”授牌仪式。这标志着安徽理工大学与竺山村正式开启在文化教育合作上的新篇章。接下来,双方将围绕乡村振兴建设互通资源,共同促进美丽乡村的现代化发展。
团队与朱磊书记举行美育实践基地授牌仪式(摄影:问怡栋)
青山孕忠骨,绿水辟兴路。通过这些实践活动,队员们切身感受到传承红色基因的紧迫使命感,下定决心、确定恒心、坚定信心,要传承红色路、走好长征路、实现复兴路,以实际行动践行和传播优秀家风文化,为优秀中华文化价值观的传承实践作出积极贡献,同时希望能够保护和传承乡村的深厚文化底蕴,推动红旅产业赋能乡村蓬勃振兴。
撰稿人:石圆、经士锐
指导老师:王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