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力学学院7月7日讯】(通讯员:伍婧一)
7月7日下午四点,阳光斜洒在古老的卢沟桥上,映照着桥面上斑驳的石板。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由武汉理工大学物理与力学学院和数学与统计学院一同组建的社会实践北京分队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知识的渴望,踏上了这片承载着中华民族抗战记忆的土地,参观卢沟桥博物馆及卢沟桥本身,旨在将基础学科的学习与历史相结合,深化对历史的认知,同时拓宽学科视野。
卢沟桥,这座拥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古老石造联拱桥,不仅是北京市丰台区的重要文化资源,更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地。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这里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此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这座桥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屈辱中奋起、从磨难中重生的历程,成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身着整齐的队服,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有序地进入卢沟桥博物馆。一进入博物馆,讲解员从卢沟桥的一条印在地面上的时间线讲起。卢沟桥博物馆分为五个小展厅,分别为历史之桥、科技之桥、文化之桥、艺术之桥以及英雄之桥,讲解员带领我们一一进入并详细讲解。
博物馆内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珍贵的照片资料,记录了中国军民在抗战时期的英勇事迹和艰难历程。队员们通过仔细观看展品和聆听讲解员的讲解,深刻感受到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付出的巨大牺牲。同时,他们也看到了中国人民在逆境中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精神风貌。
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将所学的基础学科知识与历史相结合,从物理、化学、生物等角度探讨了抗战时期武器装备、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他们发现,基础学科的发展与进步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例如,化学武器的研制和使用在抗战初期给中国军队带来了巨大损失;而现代医学的进步则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伤病救治能力。此外,队员们还探讨了地理环境对抗战的影响以及生物学在防疫工作中的应用等话题。
参观完博物馆后,队员们来到了卢沟桥上。站在桥上俯瞰四周,只见永定河水波光粼粼、绿树成荫。这座历经沧桑的古桥如今依然坚固地横跨在河面上,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队员们沿着桥面漫步,感受着这座桥所承载的历史重量。我们纷纷表示,通过今天的参观学习,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以及基础学科在推动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队员们了解了抗战历史、缅怀了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更让我们将所学的基础学科知识与历史相结合,拓宽了学科视野和思维方式。队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卢沟桥博物馆和卢沟桥本身,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历史的厚重和伟大精神的力量,激发了我们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基础学科在国家发展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所在。
武汉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力学学院求知明理实践队北京分队 责任编辑:宋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