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游史公祠,颂民族气节

发布时间:2024-05-05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一座纪念馆代表着一段历史。为寻访红色足迹,今年寒假,我有幸走进了扬州史可法纪念馆(又名史公祠)。不可否认的是,史可法的中华民族的气节是值得称赞的,不管哪个时代,都需要史公之精神。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汉族,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也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 。他为官清廉,品德高尚,坚贞不屈,宁死不降,以身殉国。他的爱国形象一直被后人称赞 。同时,他也背叛了国家,选择了投降清军。因此,我们应该以更为客观、全面的视角来审视史可法的一生和历史选择 。史可法死后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清乾隆帝追谥为“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清顺治二年四月,南明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在扬州就义,嗣子副将史德威寻遗体不得,乃葬其衣冠于梅花岭下。史公祠位于扬州市史可法路南端梅花岭畔,是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祠堂,内建史可法衣冠墓。墓前为“史可法纪念馆”,馆内陈列有史可法2米高的塑像和多幅史可法手迹,以及其他一些珍贵的文物资料。
墓园内绿柳、翠竹、劲松、寒梅,清幽而肃穆,幽雅且宁静,飨堂前两珠银杏,粗大、高直、浓荫蔽天,犹如两杆旗帜,亦似两方丰碑,为墓园添色,为史公壮威。 但这个时候抬头望去,只剩下了干枯的树枝。
祠墓均南向,大门临河,东墓西祠,并列通连。院正中为“飨堂”,堂前两边悬清张尔荩撰名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江泽民向国内外友人曾多次提及此联,他说:“扬州城外梅花岭,有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衣冠冢,冢前有一副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就很能激发人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1991年他陪同朝鲜金日成主席参观这里时,亲自为其介绍此联,并说:“我们要历史地看待问题,用历史的观点对待过去的事情,现在我们的口号是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堂内明间有云纹形梅花罩格,上悬“气壮山河”横匾。堂正中供奉1985年为纪念史可法殉难340周年而塑的史可法干漆夹像,沉着之概,深思之神,使人仿佛见到“行不张盖,食不重味,夏不扇,冬不裘,寝不解衣”的一代忠臣。飨堂后为史公衣冠冢,墓前有3门砖砌牌坊,上额“史忠正公墓”,与三面围墙形成墓域,正中立表石墓碑,上镌“明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之墓”。
史可法的精神是民族的骄傲,在中华正气篇上是熠熠发光的一页。史可法在为官期间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现今祠堂两边的楹联上写着:尚张睢阳为友,奉左忠毅为师,大节炳千秋,列传足光明史牒;梦文信国而生,慕武乡侯而死,复仇经九世,神州终见汉衣冠。 史可法为政很有惠声,以“廉政爱民”为朝野称道。当六安城垣倾圯时,他自捐俸修葺,“佐以节省之姿不下二千金,而不支金帑,不费民财,虽一砖一石,亦目寓而心经焉。”而他自己却“终岁布衣蔬食,约己裕民。”当他看到六安学事废弛,开“礼贤馆,广咨问,以拔才能”,当他看到官吏借“签点法”无偿征收百姓马匹,致使“中人之产立尽”,“百姓苦之”时,他立即改革,永除其弊。他“事无巨细,咸属亲裁,目视、耳听、口答、手批、靡不赡举,而始终无倦,致百废俱兴。”当他巡抚凤阳等处时,大胆“劾罢督粮道三人,增设漕储道一人。”表现了他嫉恶如仇,整饬吏治的胆略。
梅花数点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史可法有梅花般的坚毅,也有明月般的高洁。明朝存亡危难之际,他自动请缨到抗清前线扬州,清摄政王多尔衮致书劝降,史可法严词拒绝,誓言坚守。他率领扬州4千军民,防清兵入侵,被困孤城,拒不投降,浴血奋战,可终因寡不敌众而落败,但即便被俘,他依然高声说道:“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民,不可杀戮。”浩然留正气,千古配文山,史公虽逝,但他坚贞不屈的气节一直激励着后世国人,尤其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史可法的英雄精神更加激起人们的斗志。
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谈及史可法,在惋惜无奈之余,也斥责了他的无能。但近年来,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史可法的形象逐渐得到了重新评价和肯定。他在明末抗清战争中的贡献和牺牲,以及他的政治才能和清廉正直,都得到了更加客观的评价和认可。
 园林式的墓祠,古色古香的建筑,凝视着充满岁月斑驳的石碑壁刻,遥想当年史公之壮烈,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民族之耻跃然于前,只得后人兴叹。游览于其中,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终相信历史总会留下最厚重的东西。
史可法纪念馆中不止有古韵气息,还充满了年代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方总有一些不应该忘却的记忆,这些民族精神的记忆,既是纪念馆自建馆以来坚守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起点。
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英雄之城,史公精神数百年来为人称道。扬州的史可法纪念馆不仅是一座历史的见证,更是一座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扬州人民对历史的敬仰与传承,也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这里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美丽的风景,无论是历史爱好者还是喜欢寻找美丽的风景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乐趣。我相信,当你走进史可法纪念馆的那一刻,你会被这里的历史和文化所打动。
 
作者:张亚倩、张亚亚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心理志愿春季自主实践纪实
  • 墨香传两岸,诗影留心间——海峡学院ERP协会团支部开展团日
  •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以梦想启航·用行动筑梦
  • 大连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青衿拾遗”团队“返家乡”社会实践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创新实践,推动非遗汉剧品牌化发展
  • 广工学子走入数字经济——促零工经济员工和平台双向发展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