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东北农业大学称“新”如“遗”社会实践团——寻“非遗”传承之路,启乡村振兴新篇

发布时间:2023-10-03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非遗的每一次精彩亮相、每一次引人瞩目,既是人们对技艺之美、匠心之美的再认识,对传统之美、生活之美的再感知,也是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能够在促进乡村产业、人才、组织、生态、文化五大振兴中发挥非遗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遗”借助新媒体平台走进大众视野,融入日常生活。为了更进一步研究、探寻新媒体时代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东北农业大学称“新”如“遗”社会实践团将深耕高密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需求相结合,前往山东省高密市聂家庄进行调研学习。
 
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工作人员在泥塑工坊前合照
了解非遗历史,品味文化纽带
聂家庄泥塑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与剪纸、扑灰年画并称为“高密三绝”。它是以泥土为主要材料,结合麻布、竹签等辅助工具,通过捏、塑、刻等技法制作成各种形态的造型艺术品。聂家庄泥塑作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强烈的民俗色彩,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团成员参观泥塑售卖中心
在聂家庄,家家户户从小跟随父母学习非遗泥塑技艺,非遗文化与非遗技艺在当地村庄地域化发展,成为显著独特的文旅特色。“小孩小孩你别哭,你爹去了登州府。花啦棒、泥老虎,咕嘎咕嘎两毛五。”的民谣存于胶东儿女的记忆深处,时时刻刻令人魂牵梦萦,联系着在外游子与遥远的故乡。泥塑作为高密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城市文化的象征,更是人们情感交流和文化传承的桥梁。
 
实践团成员参观创新泥塑展览
探寻非遗印记,点亮文化灯火
“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在文化探访过程中,当地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属聂家庄泥塑,实践团成员们通过入户调研、问卷调查的方式基本了解了聂家庄泥塑的基本情况,又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聂希蔚展开了深入访谈,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聂家庄泥塑的制作工艺和文化故事。在调查中实践团成员们发现,泥塑传习人大都是从七八岁就开始学习制作泥塑,代代相传至今。
 
实践团成员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聂希蔚交流后合影
泥塑制作工艺复杂,包括三道工序、十二个步骤,从最初的原料选材到雕刻过程的勾线细雕,每一步都都要耗费大量的心血,而这样繁琐的过程他们一做就是几十年。迄今为止,聂家庄泥塑仍旧坚守古法手工制作工艺,每一个泥塑的精美花纹里都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与期许。
沉浸情景实践,深挖非遗价值
在沉浸式学习实践中,实践团成员们在传习人的带领下深入参观当地非遗工坊,并在传习人的指导下亲身体验沉浸式泥塑制作。
  
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非遗泥塑技艺
各地非遗灿若星辰,广大乡村则是优质资源的富集地。建设非遗工坊,能带动相当一部分基层群众就业,为乡村振兴积蓄人才动能。据基层工作人员介绍,聂家庄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聂家庄泥塑制作技艺,当地建设了非遗工坊,开展技能培训300余场次。村民既能在家赡老看娃,也能赚钱养家,为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注入了非遗力量。“传承人规模扩大了,传承活力提升了,非遗活力迸发!”相关负责人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从经济上来看,非遗工坊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从文化上来看,传统文化得以更好接续传承。昂扬蓬勃的文化自信挂在老百姓自豪的笑脸上。”
普及先进知识,绽放青春华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基层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走进千家万户,开展知识普及、宣讲活动,就当下新媒体平台对于非遗的带动作用、潜在风险、版权保护问题等展开宣传,为提升非遗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创新能力、市场意识和版权意识以及探索非遗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团成员开展相关专题宣讲
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加强非遗活态保护与传承,将不仅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更能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旺盛活力。高密市的非遗文化存在巨大潜能,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经专业化、系统化、规整化的开发后可以与当地的旅游业等上下游企业相互促进,将文旅对乡镇的积极影响激发到最大化。称“新”如“遗”社会实践团会继续坚定踏上探寻非遗传承创新之路,把非遗文化、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使之根脉相续、永葆活力,努力为非遗传承、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彰显青春风采!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东北农业大学称“新”如“遗”社会实践团——寻“非遗”传承
  • 览美丽乡村新颜,探共同富裕道路
  • 2023年7月21日至2022年8月1日,安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的姜珊在施桥居委会的带领下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施桥镇开展了关于“打造宜居环
  • 10-02
  • “奋楫笃行六十五载,踵事增华正恰当时”团立项活动
  • 传承华夏之魂,共铸非遗记忆
  • 在2023年7月16日的清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追光者志愿服务实践团怀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热爱,踏入湖北红安文化馆
  • 09-30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