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1日至2022年8月1日,安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的姜珊在施桥居委会的带领下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施桥镇开展了关于“打造宜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返家乡系列活动,让大学生实践活动与家乡全面振兴同频共振。
在步入大学生活之前,我就了解到自己的家乡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属于省级重点扶贫区,所以在经过前期学校“返家乡”暑期实践活动的宣传和鼓励后,返乡的当天下午便前往村部询问适合的实践岗位,同时在遵从统一分配和疫情防控原则下,最终选择采取志愿服务的形式参与实践,这也有助于我个人进一步地培养和弘扬作为护理人员的奉献精神!
实践开始前在钟主任的主持下我们召开了全体会议以布置相关事宜,决定按照“实地观察+宣传+红黑榜评选+志愿行动”的流程展开。
醉美庭院显变化,碧绿莲蓬助脱贫:行走在笔直的水泥路上,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刘大郢一户村民的太极小花园和荷塘,荷叶荷花与后面的徽派墙壁交相辉映,不禁让我联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当走进细看发现一位奶奶正在荷塘剪莲蓬,于是我挽起裤腿衣袖申请加入其中。在谈话中,我也了解到原先这边是块长满杂草的荒田,后来响应乡村振兴改成荷塘,而且暑期莲蓬成熟可进入集市卖,从而成为奶奶的一项收入来源。当看到奶奶额头汗水和那灿烂笑容时,我对“勤劳致富”便有了更深理解,我想这应该也是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产品结合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生动体现吧!
小小宣传多样化,次次磨砺增才干:关于前期宣传方面,采用“纸质宣传单+喇叭播报”形式提高村民意识和积极性,期间我主动提出除了村头固定的喇叭播报也可以配合录入自己原声形成“可移动”小喇叭。为达到宣传效果我反复录入了多个版本,在这一次次对音量、语调和情感的调整完善中,我的播音经验也无形中得到了提升,更为那些播音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背后付出的辛苦所深深折服!而当我们挨家挨户进行纸质宣传时,村民们热情的招待以及表示着力清扫自家垃圾的态度让烈日炎炎下的我们心里顿时感觉凉快不少,每次看到爷爷奶奶边指着自家垃圾边拿扫帚打扫的那一刻我就觉得这次的入户宣传发挥了切实意义。
门前屋后多拍照,红黑榜上找问题:经过前几日的宣传,我和其他志愿者们在各村长的带领下进入各户人家进行卫生环境拍照,此次与前几日相比我能明显感觉到村民们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甚是喜悦!在路上我和村长特别感慨原先的土坑旱厕到现如今具有专门清扫管护队伍的公厕,不仅实现了当地村容村貌的改观,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部分就业岗位。回到村部后我们根据照片进行多角度评定出“红”“黑”榜予以公示,并为我们后面进行针对性志愿帮扫活动提供依据。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考虑到年纪较大的爷爷奶奶行动不便所以我们首先对其进行重点清洁,并以“五清一改”政策为指导,在田间塘沟打捞塑料袋、废瓶和枯树叶,净化水源,也为爷爷奶奶浇灌农作物提供便利;此外,在陪同爷爷用三轮车将平时收集的废品运到废品站换钱时我就在反思:我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不能忘记老一辈劳动奋斗的不易,在随手扔掉废瓶纸箱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变废为宝,回收利用”的重要意义;对于门口堆放的废弃建筑材料我们主动报备给村部,并雇用挖掘机专门清理,这些点点滴滴也让我看到了村干部们时刻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决心。
短暂的实践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对我整个大学生涯却影响深远。就像我们都熟知的那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了我家乡的“颜值”,也为家乡的脱贫工作注入了动力。同时作为中共预备党员,通过这些天与基层党员干部的接触中,明白了一名党员应该担当的责任和使命,也看到了自已与成为一名正式党员之间的差距。所以在实践活动结束后主动申请加入镇上的核酸采集备用队伍,我深知自己作为大一新生接触的专业知识还不够深入了,所以想在后期培训中尽我所能掌握好流程,一方面丰富自身护理经验,另一方面也利用所学专业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通讯员 姜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