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推普下乡振兴”队前往桂林市资源县瓜里村开展为期14天的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主要调研了瓜里村农户和小学生的普通话推广情况,走访调研各农产品基地,了解农产品倾销途径,针对小学生和农户两类人群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帮助农户使用普通话开展电商直播,将新媒体的力量带入乡村,助力瓜里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三下乡;推普;社会实践;电商助农
第一章 背景情况
1.1实践基本信息
1.1.1实践背景
2021年,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三部委”)联合印发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不难看出,普通话的高质量推广与使用对于农村地区的乡村振兴具有非凡的意义。桂林市资源县瓜里村作为我校定点帮扶村,普通话的推广与使用对于其实现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利用电商平台的优势,深入资源县瓜里村开展普通话培训与新媒体运营教学活动,帮助农户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掌握新媒体知识,实现线上营销目标。
1.1.2实践意义
(1)满足乡村教育需求,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桂林市资源县瓜里村位于桂林市北部山区,教育水平较低,缺乏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而普通话作为连接乡村支教老师和村民之的重要纽带,可以更好的促进村民们与外来教师的沟通交流,更好的学习当下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适应新的教育模式。
(2)以普通话消除语言沟通壁垒,助力乡村振兴
本项目立足瓜里村,通过对瓜里村进行推普活动,让农民了解普通话、学好普通话,用所学的普通话,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生活、搭上当下信息时代的顺风车,助力乡村振兴。
(3)推动电子商务在乡村中的广泛应用
通过进行电商运行教学普及汉语普通话,将汉语普通话与电商融合,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农民接受汉语普通话教育的新方式,同时,还可以推动电子商务等新兴商业及销售化模式在农村的使用。
1.1.3实践目标
(1)提高农民汉语普通话水平
向农民推广普及汉语普通话。随着活动的深入推进,以使瓜里村农民的汉语普通话水平得到明显的进步与提升,从而更好地融入现代互联网社会,增强他们沟通能力和竞争力。
(2)推动教育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本项目成员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将在瓜里村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其文化素质,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并且,团队成员与当地小学积极合作,对学生进行普通话教学,致力于为当地普通话教育出一份力。
(3)培育具有一定技能和具有标准普通话口音的电商人才
此次实践活动通过对农民进行电商平台技能的展示,激发起农民对电商平台的学习兴趣,进而为瓜里村培育具有一定电商技能的人才,同时,通过教授农民普通话,使其可以用流利的普通话进行电商直播。
1.2实践地点介绍
1.2.1实践地点基本情况
瓜里村是广西桂林市资源县瓜里乡下辖的行政村,距离资源县城40公里,位于瓜里乡政府所在地,属于典型的集镇村。全村下辖17个村民小组,768户人家,总计2345人,其中党员59名。
瓜里村附近有八角寨、资江灯谷、资源天门山生态文化风景区、桂林资江景区、五排河漂流、旅游景点,有车田辣椒、资源红提、桂林腐竹、红阳猕猴桃、等特产,有中元节(资源河灯节)、宝石工艺画、关公文化节、闹春牛等民俗文化。
1.2.2实践地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瓜里村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十万元以上,是资源县通过项目资金倾斜、县级试点发展等方式,重点打造的十个示范村之一。瓜里村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在第一产业方面,瓜里村瓜里村以“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为龙头,目前已经初步构建起了优质稻、田螺、禾花鱼、罗汉果4大主导产业,高山中草药、高山黄梨、秋姬李、高山蔬菜为4大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在第三产业方面,瓜里村深入挖掘本地乡土文化,大力发展本地特色民俗文化,以文促旅,目前已建成多个旅游景区,并依托旅游打造特色文旅产品。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农家乐建设。
1.2.3实践地点普通话普及情况
从整体来看,瓜里村的普通话普及人数占全村人数的一半以上,但瓜里村的普通话使用情况存在断层情况,绝大部分中老年村民较难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在中老年群体中普通话普及情况较为不乐观,并且部分年轻人的普通话使用不完善,普通话不标准,存在缺陷。但观念中有主动使用普通话的意识,能意识到普通话沟通的重要性,在青少年群体中,部分儿童尚未接受系统的普通话教育。
1.2.4实践地普通话推广工作开展情况
村政府积极开展普通话推广,响应桂林市教育局号召的“推普乡村行”活动,定期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学普通话”等各类普通话培训活动,并且组织、号召志愿者走进瓜里村,进行“三下乡”普通话送教下乡活动。在学校教育中,要求老师用普通话进行授课。
1.3行程介绍
行程安排时间行程内容介绍
第1-2天通过网络、书籍等进行前期调研
第3-4天前往瓜里村,在瓜里村进行调查
第5-8天在瓜里村村广场举办适合当地村民的讲座,开展“普通话教育”活动,制作推普宣传片和推普短视频,并进行现场教学
第9-12天对瓜里村农民进行现场电商操作培训和电商直播时的普通话使用及推广教学。
第12-14天继续在瓜里村进行培训工作,挨户调查
第二章 实践结果
2.1行程完成情况
本次行程依照活动计划进行,本团队人员分为三个小组:线上组4人、农户组3人和小学组3人,提前准备的物资包括推普扇子100把、志愿者T恤12件、推普横幅2条、推普旗帜1条,分为五个环节推进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行动。
2.1.1前期网络调查
用时2天调研农村普通话普及情况以及农村电商发展情况,探索村民使用普通话与农村电商发展之间的连接纽带。本次问卷调查共收集了236份问卷,有效问卷数为223份,有效率为94.49%,符合分析和研究的标准。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在农村地区使用普通话的主要交流对象方面,有50.64%的人选择与青年人交流,38.63%的人选择与儿童交流,这说明农村地区中小学普通话教育有一定进展,且青少年有一定的使用普通话的意识。
在使用媒体购物平台方面,农村地区居民大多数使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以及淘宝、拼多多等包含有电商直播的购物平台进行购物。针对观看过电商直播的人群的调查中,有47.09%的人比较在意主播的普通话水平,38.12%的人十分在意主播的普通话水平,这说明使用新媒体进行直播带货需要有一定的普通话水平才更好被大众所接受。
2.1.2分组实地考察
组织成员坐大巴进入瓜里村进行实地调查与采访,用时2天对村民进行走访,走访对象包括农户、村镇小学学生等,收集资料进行数据整合与分析,获得当地普通话普及程度数据,按人群分类制定推普方案。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瓜里村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传统村落,村民使用的语言以少数民族语言为主,包括瑶语、苗语以及桂林话。对农户和小学生群体分别进行普通话调查和测试,记录的数据表明大部分小学生的普通话情况要好于农户,但是两类群体都有听说读写的错误。针对这两种人群的普通话水平以及前期调研的职业需求,制定出面向小学生的推普“一对一”绕口令帮读和面向农户的普通话电商直播教学活动。
2.1.3实施推普教育
农户组和小学组用时4天分别针对瓜里村农户和小学生两类人群进行推普教育。线上组成员运用网络搜索和剪辑软件技术,制作推普宣传片和推普短视频,注册公众号“推普振乡”,上传推广普通话的宣传视频,鼓励农户关注公众号进行学习。
2.1.4电商推广培训
用时4天对瓜里村的农户进行电商开店、拍摄产品、上架产品、展示产品、介绍产品等的培训,并对农户进行电商普通话用语教学。
2.1.5推普反馈提升
用时3天在瓜里村进行培训后考察,及时分析农户在电商运营期间存在的问题,找寻解决策略。同时带领农户建设自身农产品品牌,与相关部门讨论推普后续推进,稳定电商助农发展的策略。
2.2针对实践目标完成情况
为提高农民汉语普通话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实践团队组织了面向小学生的推普活动,通过播放推普视频以及进行“一对二”教学进行普通话发音纠正和诵读训练。实践团成员针对不同普通话水平的小朋友练习不同难度的绕口令,普通话水平较好的练习“门前有四十四棵涩柿子树”等平翘舌音的转换,水平较差的练习“八百标兵奔北坡”等简单绕口令,学会低阶难度的可以再学习高阶难度。从活动结束后的数据来看,小朋友们的普通话情况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大部分能够熟练诵读下来活动所教授的绕口令,更有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诵读“老龙恼怒闹老农”,训练“nl”相关的绕口令。
为培育具有一定技能和拥有标准普通话口音的电商人才,实践团队组织了面向农户的电商运营培训。在直播之前团队成员先帮助农户熟悉直播设备和直播用语,布置直播间并为农户讲解直播流程和分工。考虑到农户首次进行直播,需要先锻炼一下,首次直播安排在下午,一共持续了75分钟,介绍了秋姬李、罗汉果和瓜里德米,直播间浏览量最高为188,成交量为10单,成交产品以瓜里德米为主。
2.3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对策建议
第一,开发“小先生制”,让村中的青年人带动推普行动。考虑到本次实践活动周期短,推普教育又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活动,在本次走访调查中本团队成员也注意到村里青年人普通话水平较好,建议让村里普通话流利的年轻人长期参与普通话推广工作。
第二,设置普通话直播间,在直播间内张贴“电商直播普通话用语”,让农户有练习普通话直播的固定地点。另外在微信搭建电商交流平台,定期推出汉语普通话的相关知识,使用文字、图片、视频说明电商的社交运营技术。
第三,在小学开设普通话对话角,让小学学生能够每周接触普通话沟通练习,纠正发音。建议中小学相互关联活动,选拔普通话流利的高年级学生指导教授低年级学习普通话。
第四,定期举办“普通话教育”活动,在该服务中心提供普通话培训辅导、汉语拼音学习、普通话水平考试等的指导。政府部门协调各街道、村镇,定期推广推普活动,并为学习普通话的人群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章 实践总结
3.1对于实践团队而言
“推普下乡振兴队”实践队员在此次实践活动中了解了瓜里村的民意社情、锤炼了意志品质,发扬了“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主动作为的实干精神,勇于负责的担当精神;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学会了将理论联系实际,发挥专业特长为瓜里村推普工作贡献力量,提升专业能力和本领和思想道德水平;在社会实践中认清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位置、责任和使命,更加坚定了推广普通话,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决心。
3.2对于瓜里村而言
实践团队对瓜里村村民进行“因材施教”以及将推普与电商结合,鼓励使用普通话进行电商直播,瓜里村村民的汉语普通话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对村民进行电商平台的培训,促进了瓜里村农产品销售使农民增收;通过一系列电商培训,使村民掌握电商运营基本知识和技巧,为瓜里村培养电商人才。实践团队在推普过程中同时注重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氛围的营造,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定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李纳. 语言政策新媒体传播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22.
[2]张曦.乡村振兴背景下在农村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及路径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08):24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