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龙池同系乡情,三生三士共研振兴。为响应国家“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的号召,三生三士实践队前往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龙池头村开展田野调查与科普支教活动。
在7天的实践中,我们通过入户调研、专题访谈、参观走访等方式,全面考察龙池头村的发展现况,并尝试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我们还在当地举办了为期4天的航空航天科普夏令营,为孩子们普及科学知识,以实际行动造福乡村,践行北航空天报国精神。
01 理论铸根基,思想盈薪火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实地调研之前,三生三士积极开展理论学习,扎实厚培理论根基,举行了
4次大学习、3次导师访谈、2次经验交流、1次辅导员专访,在一场场交流访谈中逐步深化理论学习,增进对乡村振兴事业的理解,对实践具体实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大学习从解读二十大报告出发,深入探讨农业强国建设,思考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考察各时间点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以《寻乌调查》为范本学习乡村调查方法,总结出五大要点,最终从文化生活、县城区划、校园条件、产业发展等多维度初步认识西华县龙池头村。
四次学习脉络清晰,逻辑严密,系统地完成了出行前深化理论根基、加强实践认识的任务。 在“嘉贤访谈”导师专访中,王海宇老师、徐宏潇老师和王春玺老师就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发展经济问题、乡村政治建设等话题与实践队队员分享观点见解;在“经验速递”朋辈交流中,星源流明实践队和传承之焰实践队分别就调研类社会实践的类别、方法和支教活动的注意事项展开经验分享。在访谈交流中,同学们在
乡村振兴宏观感受和
社会实践具体实施上都有了更切实的把握。

临行之前,士嘉书院22级三大班辅导员兼三生三士实践队指导老师张茜茹阐述了她对士嘉精神的理解,鼓励队员们用行动践行士嘉精神,团结一致,注意安全,树立远大理想,不忘初心使命,一直沿着共创复兴、共同富裕的路走下去,争做乡村振兴的推动者、见证者、奉献者。
02 浮舟渡沧海,素履践新泥 2023年8月1日-8月7日,三生三士实践队在龙池头村开展了为期7天的线下调研,结合
入户调研、专题访谈、参观走访、文献调研等多种方法,对龙池头村
基本经济情况、产业(种植业、畜牧业、工业、服务业、集体经济、光伏村项目)
发展情况、基层治理与党建工作、教育与人才、乡风与文化、生态环境与村容村貌、医疗与卫生等7大层面进行深入研究,深入调查基层,传播龙池声音,思考振兴之路。
细察乡音,情系一枝一叶 在入户调研中,队员用拉家常的方式与当地百姓拉近距离,逐步从他们口中了解村里生活的方方面面:子女上学、父母养老、民生政策、居住环境、衣食住、文化生活……不仅如此,队员们还会分享自己对于改善村子的想法,听取村民的见解和建议。
以心交心,方能长久;以诚待友,才可相交。一位队员惊讶于一户人家为什么会如此坦诚的告诉她这么多,得到的回答是人们认为我们是真心诚意地在帮助这个村子,为他们想办法,找点子,出主意。不仅村民,村干部也开诚布公,当一摞摞沉甸甸的资料被毫无保留地交到手上时,队员感受到更为沉重的责任和深厚的信任,以及愈发坚定的信念。
用爱领航,筑梦少年飞翔 在2021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
“十四五”期间在教育改革上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革完善经费使用管理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8月2日,为了进一步了解乡村教育,三生三士实践队队员跟随龙池头学校校长梁伟先生走进校园,通过实地走访了解乡村振兴以来龙池头教育的变化。8月4日,在校长访谈中,实践队从城乡教育公平、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建设、留守儿童教育等方面入手,与梁校长面对面深入探讨。教育调研中,实践队了解到在乡村振兴、省驻村工作队进驻后,
龙池头学校不断翻新发展,设备条件越来越完善,整体教育水平也越来越高了。
“辣”响振兴号角,傲“椒”共绘新乡 8月3日,三生三士实践队产业调研组来到坐落于龙池头村产业园的河南娲城王婆食品有限公司实地调研。
与工厂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后,实践队了解确定了龙池头村产业园的发展情况、成功经验和面临的挑战,探索龙池头村产业园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分析龙池头村产业园的发展模式、政策支持和合作机制。随后同学们跟随工作人员参观产品展示厅、辣椒生产车间、仓库、职工食堂、职工宿舍、带货直播间以及办公楼。此次产业园之行,实践队见证了以娲城王婆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给乡村带来的机遇——
村集体收入有了新来源,村里的农产品有了新销路,村民种地有了新思路,期待产业振兴能够
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农民增收致富,奔向共同富裕之路。
孝心流芳恒久远,黄龙映日壮志添 通过省纪委监委驻龙池头村第一书记王利闯访谈、龙池头村孝心志愿服务工作室访谈和龙池头村大学生联合会访谈,实践队了解到龙池头村以孝文化为切入点,挖掘弘扬两大特色文化,一是“
龙池头黄龙文化”,一是“
红色感恩文化”。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自2021年8月15日组织成立龙池头孝心志愿服务办公室以来,龙池头村从
树孝风、定孝制、开讲堂、做孝事、树榜样等5个方面,挖掘弘扬龙池头黄龙文化和红色感恩文化,组建了
孝心志愿服务队、大学生联合会2支志愿服务队伍,打造了
乡愁馆、文化大舞台、幸福苑3处志愿服务阵地,在全村弘扬起了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助推文化振兴,贡献爱心力量。
03 欲笺心事,共话发展 “古村焕新彩,但留乡愁在。”近年来,龙池头村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抓住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难得机遇,坚持实施生态立村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转化途径,依托自身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在省纪委的定点帮扶和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如今已成为一个集“宜居、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美丽乡村。
“行而后思,凝练经验见解。”经过线上调研、实地走访、文献查阅,三生三士实践队针对龙池头村的发展现状,从
产业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五个角度提出发展建议:
1.从产业振兴的角度,实践队认为通过发展农业合作社、村集体入股企业、建设村集体品牌,发展集体经济,不失为带动村民增收、改善村民生活的方法。
2.从组织振兴的角度,实践队建议考虑在推进基层治理公开化透明化、加强面向村民的实事宣传工作、避虚就实推行“习惯性”入户和健全群众反馈机制。
3.从人才振兴的角度,落实人才跟踪计划,了解人才动向;设立师资权益保证专项计划;构建乡土文化教育体系,让乡土情怀深植于心;推行营养餐计划,让健康成长落实到千家万户或许能够改善人才外流严重、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优秀毕业生不愿返乡等种种问题。
4.从文化振兴的角度,实践队建议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龙池头文化IP;厚植龙池头乡愁文化;营造体育氛围;提升乡村居民文化素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从生态振兴的角度,实践队建议加强环保教育和监管力度,考虑推广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注重厕所管理和维护工作,改善夜间照明情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联动发展环保产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领域。
04 空天梦直冲云霄,科学梦远航星海 三生三士实践队始终坚信:大学生在实践工作中不能只做乡村振兴的看客和记录者,更应当做参与者、奉献者。在传统调研的基础上,实践队结合支教元素,在8月初开展了为期4天的“小小航天员”公益特训营,向孩子们科普航空航天知识,以实干践行北航人的空天报国精神。
课题组为特训营每一天的内容精心备课,亲手制作实验器材,手把手带着每位孩子制作水火箭、纸杯飞行器,讲解火箭发动机的原理构造,畅想科幻世界未来星空的模样。在孩子们的欢笑中,同学们埋下科学精神和航天梦想的种子。
05 嘉士踏热土,红星耀心穹 8月7日,三生三士实践队来到了西华县的红色基地参观游览。队员依次参观了黄泛区农场、五七干校和杜岗会师纪念馆,
在红色圣地中感悟前辈们在革命与建设岁月中的艰苦朴素精神和为国为民情怀。参观完三个场馆,我们对当地的红色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能理解龙池头村“红色感恩文化”的由来。
正是这样红色的热土养育出听党话、跟党走的人们,形成了感党恩、知奋进的文化。
06 龙池碧水润乡田,笔走龙蛇传乡音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三生三士实践队注重宣传工作,记录实践印迹,在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bilibili、抖音、小红书、微博等多个平台推进宣传工作;累计发表
48篇推送,
23段视频,推出发轫之士、三思嘉行、龙池访谈等合集专栏。截至2023年9月1日,公众号推送阅读量已达
16550次,b站视频播放量达到
3706次,其它平台同样成果丰厚。
7天的调研时光里,实践队完成了1篇乡村振兴调研报告(正文
6.9w字+)、1部实践
纪录片《迈向麦“乡”》、1本《龙池头访谈录》(13篇共
6.4w字)、1篇夏令营
工作总结、
6部夏令营vlog、
7篇原创诗歌、
10篇访谈提纲、
53份入户调研笔记。除此以外,实践队自主设计队徽LOGO、特色队旗,由队员亲自填词、翻唱
队歌《麦香》,每期推送封面均用心良苦,力图打造自身特色,扩大社会影响力,为乡村振兴事业的推进撑起独树一帜的标杆。
“千回百转只是勇敢者通向山顶的勋章,万千跋涉都因沿途的经历而值得。”
青山隐隐,碧水滢滢
三生三士,共研振兴
实践队将永葆初心
赓续红色精神
聚集力量、调动智慧、挥洒汗水
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
在乡村振兴之路上行稳致远
唱响航迹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