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民宿发展之路,追忆水口难忘时光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强调:“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同样身为大学生,我被这种“自找苦吃”的精神驱使着,一路蜿蜒来到宜春市温汤镇水口村,想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度过一段不一样的时光。
穿过城市的喧嚣,我们来到了这座静谧而美丽的村落。富硒的山泉水从这里流过,远处是层峦叠嶂,山岚袅袅婷婷地萦绕着整座小镇。脚下,肥沃的富硒土壤养育出了富硒大米、富硒蔬菜等独具特色的农作物。水口村正是凭借着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民宿产业,从昔日空心村摇身一变,成了新晋度假旅游胜地。
为了探寻水口村民宿发展的奥秘,团队走进水口村各处民宿进行调研。时间紧,任务重,团队成员们彼此配合,互帮互助,纷纷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参与到调研中来。太阳渐渐升起,酷暑炽烈的阳光洒在成员们脸上、身上,大家忙碌依旧,仿佛浑然不觉。夏日的气温阴晴不定,顷刻间便下起了大雨。大雨中,成员们也不曾乱了阵脚,他们有的穿上了早就备好的雨衣,有的则自觉帮正在摄像和采访的组员撑伞。在一把把半身淋湿却依旧倾斜的雨伞中,我们早已成为朋友,成为彼此的依靠。
作为团队中的新闻学子,我主动扛起了采访水口村村干的重任。第一次走出校园,没有老师和学长学姐们的指导,独自面对社会实践的挑战,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与压力。出发前,我和队友一遍遍核对并熟悉采访提纲,直到那些问题深深刻入脑中。直到看到刘平华书记亲切的笑容,这份紧张才暂时得以束之高阁。刘平华书记向我们讲述了水口村一路走来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一个村集体走出一条民宿特色发展之路的艰辛与团结。
对话水口村大学生村官张拯,我看见了一个年轻人在水口村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青春故事。“我想要水口村变得更好。”张拯的眼中闪烁着坚定与理想。张拯告诉我们,乡村为年轻人们提供了丰富而辽阔的人生舞台。听了这些,我们想要尽己所能振兴自生桥村的激情更如潮水般汹涌起来。
来到旧雨新知民宿,我们对话水口村民宿产业杰出代表陈乙苇女士,了解了她在此发展民宿的思路。陈乙苇女士看见我们前来,连忙热情地端出西瓜,供我们解暑解渴。“快吃快吃,这里的瓜也富硒,甜的嘞!”吃着甜丝丝的西瓜,我们的心里也甜丝丝的。
这缕来自水口村的甜意一直蔓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次次新闻的采访与写作、一段段宣传视频的拍摄与剪辑、一篇篇调研报告的写作与打磨……尽管忙碌疲惫,但是每一个忙碌的深夜里,抬头仰望自生桥村的璀璨星空,点点星光都因少年的价值得以逐步实现而更加闪亮。这段时间里,我们不断凝视着脚下的土地,用脚步丈量水口村的每一寸肌肤,感受着独属于她的温度,试图为她找出一件最合适的衣裙,让她的甜、她的暖、她的生机、她美丽的民宿和自然风光都得以被更多人看到。水口村的万物自有力量,我们所做的,只不过是发掘她本有的光芒。
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离开水口村,回到繁华的都市中已有月余。尽管已经告别,但我还是会反复回望那段时光——那段记录着我带着自讨苦吃的心态,却收获了满心甜蜜的时光;那段目睹了我的成长和蜕变的时光;那段散文诗一样宁静、却有着进行曲般的斗志昂扬的时光……
作者:陈彦彤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青年有梦,乡路同行
-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的“青年有梦,乡路同行”乡村振兴实践队开展了全方位的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 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