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在大漠深处
巴彦淖尔是我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从蒙古族人民代代传唱的乌拉特草原、莫尼山到鸟类的天堂乌梁素海,再到由瀚海沙漠变做林场良田万里的临河,可以说,这里是祖国西北、内蒙古西部风物的浓缩。
向历史的最深处回望,巴彦淖尔无疑也是一片光荣的土地。古代北方各族人民反抗北魏权贵的六镇大起义就在这里掀起,也是从这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革命的燎原烈火烧向了整个河套与蒙西大地。而今天,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着生机的土地上,又一群年轻人来到这里书写着新的故事。他们就是北京林业大学的巴彦淖尔绿色发展科考调研团。
调研团队员们首先到访了临河区的国营新华林场,这里曾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地区,在一代代林场人的拼搏之下,林场的生态有所恢复,附近的村庄里也开垦起了大规模的土地,这里村庄的繁荣农牧业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林场,队员们认真聆听林场工作人员讲解,了解当地植被与动植物繁衍恢复情况,感悟新华林场由沙漠旷野变为万亩林海的历程,体会一代林人的奉献精神。对此,队员们作出相关报告,重点对当地林场未来发展中绿洲式旅游景点建设,基础设施完善、文化教育健全,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等方面提出建议。
而后,队员们前往了河套文化博物馆进行访问,在博物馆,队员们深刻体会塞外文化和农耕文化在这片土地上长达数千年的水乳交融和河套地区各族劳动人民璀璨的智慧与创造伟力,并进一步促进团队在深刻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开展调研,提出更符合当地发展的建议。
在结束在临河区的调研后,团队前往了巴彦淖尔市东部的乌拉特前旗进行考察,队员们前往了乌梁素海,在这里,队员开展湖泊湿地“净滩行动”。队员们在湖滩周边发现众多垃圾,应“河小青”活动号召,队员们在清理完毕后将废弃物摆放为“垃圾鱼”形状,并向当地游客发出“保护母亲河”的号召。清理活动结束后,队员们详细考察当地湿地周边的植被种类数量、区位条件,以及周边鸟类等生物的情况。考察结束后,队员对湖泊的各项生态指标建立起线性回归模型。
队员们还积极走访这里的城镇居民,以问卷方式对当地居民学生展开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调查完成后,团队逐项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生成详实具体的调查报告,并给出有关建议。前往了乌梁素海坝上地区,与当地村镇的农牧民展开深入的交流,友好攀谈,切实感受民生态度,体会国家当下生态保护政策落实情况。
下一步,团队将继续完善实践成果,生成较为全面的调查报告,并结合队员专业特长,聆听专业指导老师建议,进一步探索对河套地区未来“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的有效举措。未来也会积极筹办校园或社区有关活动,面向更广大社会群体展开宣传教育。
一名队员说:“我切身体会了绿色环保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首先,我对自身的社会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公民我应该时刻保持对社会的关注,主动承担责任,用实际行动去改善环境。此外,与队员们相互合作,共同为改善环境出力,也让我感受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我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坚持并践行社会责任。”这也是全体队员的心声。
作者:巴彦淖尔绿色发展科考调研团 来源:巴彦淖尔绿色发展科考调研团
- 足迹在大漠深处
- 北京林业大学巴彦淖尔绿色发展科考调研团来到内蒙古巴彦淖尔,我们将足迹踏至河套平原。
- 08-30
- 寻访血与火的城市记忆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无锡博物院参观“血与火的城市记忆-无锡革命简史”专栏展馆,了解无锡人民在中
- 08-30
- 寻访肩负民族复兴希望的无锡人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无锡博物院参观“肩负民族复兴希望的无锡人”专栏展馆,了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