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青年之声:助推非遗文化传承发展
“非遗文化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应得到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与传承,作为青年学子中的一员,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在谈及主题选择时,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守护连四纸,非遗传古今”社会实践团队(以下简称“实践团队”)这样表示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各高校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非遗助力活动。
江西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一员,其发展历程与手工古法造纸技艺吸引了实践团队的关注。7月27日,在与地方纸企取得联系后,实践团队成员抵达铅山县连四纸生产作坊开启了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
在活动历程中,团队成员体验了连四纸的部分制作过程。连四纸手工制作需要经历砍竹、发酵、剥丝、槌丝、洗丝、晾晒等七十二道工序,其过程纷繁复杂耗时耗力,总工序时常为一年左右,实有“片纸不易得,措手七十二”之称。
勤勉劳作之外,就连四纸的供销模式、客户开发、发展现状与前景方向,实践团队与纸企负责人汪女士进行了深入讨论。
汪女士指出目前困扰连四纸发展的一大问题在于供不应求,“连四纸的生产过去全凭老手艺人的经验,因此不确定性很强。每张纸出来都是不一样的,尽管他有一个宏观的标准,但是要专注到细微层面的话每张纸的厚度、纤维都存在细微的差别。因此连四纸几乎不可能实现量产,这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在团队成员提出是否考虑以文创作为连四纸发展的新突破点时,汪女士肯定了文创对非遗文化的助推助力,但又指出文创发展需要大量灵感涌现、庞大宣发成本及市场,而铅山古镇外宣开发不足问题带来重重困难,因此目前纸企依然以专心服务业内群体为中心任务。
匠心坚守古法造纸,铅山连四纸技艺映现了广大传统手工业在当代社会如何存活、继承、发扬的命题。团队成员一致认为,让非遗传承年轻化、专业化、活态化,青年学子自当承担起一片天地。
作者:邓子悦 顾诗雨 来源: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文法系
- 设计推动乡村振兴
- 精彩飞扬——安徽工业大学实践队赴马鞍山和县兴圩村开展设计助力乡村振兴
- 08-13
- 支教,这独属于我的浪漫
- 在初中自己看到有关支教的文章,在心里自己暗暗发誓,自己以后也要去支教,帮助他们跳过自己曾经走过的坑。抱着从初中就开始的对于支教
- 08-13
- 三下乡|践行青春使命 助力振兴蓝图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新时代青年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对于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潜能,破解乡村振兴
- 08-13
- 艺术赋能乡村发展 美育助力文化振兴
- 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注入青春血液,打造乡村文化建设“新名片”,7月
- 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