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7日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三下乡”活动正式启动,我有幸加入了“传统纹样·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古今对话”实践团。夏日炎炎,阳光炽热,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也是我们实践团队成员期待已久的时刻。7月7日至7月11日,我跟随实践团队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江口村和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灌阳县三树村、永福村开展了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在短短的时光里,我收获了许多难得可贵的“财富”,于我而言是一种特别的体验和美好的回忆。
在活动开始前,我既期待又紧张,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掺加社会实践活动,担心自己会做不好,但村书记和当地居民的热情完全打消了我的这个念头。在探寻古建筑纹样的过程中,得益于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所以我们团队这几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都开展进行得较为顺利。村书记先是带领我们团队成员走向了村中保存相对完好的古建筑,并耐心回答了我们对于村落传统纹样发展情况的疑问。我能看到,基层干部切切实实的为三树村发展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我应向他虚心的学习。通过实地考察,我了解到了这几个村落的古建筑多为明清至民国初期所建的,这些古建筑纹样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在我看到这些古建筑纹样的华美与雕刻技术的精湛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桂北文化的魅力,但看到部分纹样因历经岁月的洗礼和风吹日晒的摧残而变得发霉腐烂时,我意识到了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为进一步的做好调研工作,我们实践团队还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古村落居民进行访问。他们十分的热情好客,笑容洋溢在脸上,并拿出了当地的特产水果招待我们。我为之动容,深刻地感受到了村民的质朴与善良。他们对于我们提出的问题也很有耐心地为我们解答,说明了传统建筑纹样的来龙去脉和保存现状,还主动分享他们与建筑之间的故事。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不仅得以了解更多关于纹样的背后故事,还深刻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建筑领域的深厚底蕴。
历经五天的实地调研,我们走访了三个村落,拜访了数家当地居民,使我收获颇多,终生受益。我看到了当地古建筑色彩丰富、造型万千的纹样,它们于门楼、窗棂、脊饰、铺地等,或木纹里、或砖石印痕。短短几天,我似乎见证了桂北传统建筑纹样的前世今生。我们每天的调研活动都是到了旁晚才结束,天气炎热难耐,工作过程辛苦,且常常熬夜整理村落的纹样材料,但在实践、调研过程中,磨练了我的意志,我增加了对社会的认知和责任感,提高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团队合作经验,我培养了团队意识和领导能力。更重要的是,社会实践让我不断成长和发展,塑造了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自信心,让我学习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通讯员 黄彦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