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8日至9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同心圆志愿者协会领导的“寻共存之道,沃自然之土”暑假社会实践团队于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响石社区开展了“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的活动。在此期间团队成员通过对当地周边海洋环境进行观察,在村民的协助下了解当地渔业发展状况,以及进行伏季休渔,禁止三无船只违法捕捞,过度捕捞,保护海洋环境相关宣传,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计划。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圈和气候调节器,被称为地球之肺。同样,海洋也是生命最初的摇篮,孕育着地球上超过半数的生命。从人类诞生开始,我们就从海洋中获取食物,谋取生计。海洋中的鱼类虾类使人类餐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数千万人以海洋为生。据估计,海洋渔业为全球提供了5700万个工作岗位。但是由于过度捕捞和生存环境的恶化,使许多海洋物种的生活条件越来越艰难,面临濒危。因此,制定和执行一系列海洋环境保护法规,成立国家海洋公园以及设立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是国家对海洋污染的回应。实行伏季休渔制度,对相关渔船进行拉网式排查,规范养殖管理等行动,是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的响应。7月8日早晨,为了更好的了解当下政策落实情况,团队成员走向连云港市柘汪镇响石社区进行实地调查。
据当地村民介绍,响石村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北30km的柘汪镇,东临黄海,北依连云港市经济发展战略“一体两翼”之一翼——柘汪镇临港开发区,西到镇驻地5公里,204国道5公里,灌高速公路6公里,交通十分方便,区位非常优越。“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依托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该村以海产品养殖,海洋捕捞,海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为支柱,许多渔民靠此实现发家致富。
连云港渔业资源丰富,海鲜种类繁。多实践团队到访日期恰为连云港伏季休渔期,村民的渔船都回港休渔,因此并未看到大型收鱼的场景,多的却是清理维护渔船的工人,为下一季开渔生产奠定基础。为了弥补此次遗憾,张叔叔邀请实践团队的成员来到家中,让团队成员品尝当下最肥美的海鲜,蛏子,海虹,皮皮虾和龙头鱼,并热情介绍,龙头鱼又叫豆腐鱼,身体为乳白色,肉质细嫩,蛋白质和钙含量高,在7月份数量多价格低,并且十分新鲜。饭后,张爷爷介绍,连云港伏休时间为5月1日12时至9月16日12时,期间,该市将开展毛虾、银鱼专项捕捞和刺网、桁杆拖虾、笼壶类和灯光围(敷)网4种作业类型渔船专项捕捞。从王叔叔家出来后,实践团队看见周边几乎没有人在外闲坐聊天,便进一步探访渔民休渔期的生产生活。
暑假期间,新一期海洋渔业职务船员培训开启。因为除了渔船维修,渔网织补外,技能培训也是大部分渔民每年休渔期的必备工作。并且,在离开之时,实践团队发现,一些渔民会暂时“改行”,在家门口的海市,海产品加工厂等地赚钱,或者在家中进行“直播带货”增加收入。
看着遍地的海产品,团队成员为渔民丰收感到高兴,但同时不由得担心起海洋压力。在实践的最后,团队成员开展禁渔政策的落实情况及渔民对禁渔政策的满意度调查。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渔民十分了解禁渔政策,并给予赞同态度,对部分渔民在休渔期偷偷出海捕捞的行为坚决反对,并愿意积极举报违法行为。调查过后,成员为进一步加强村民保护海洋意识,进行禁渔知识宣讲并张贴海报,派发知识传单。

守江河之生态,护渔法之威严。依法禁捕退捕,依规保鱼护鱼,坚决打击非法捕捞作业,依法保护渔民合法权益,拥抱海洋,感恩海洋,善待海洋,是每一个地球人的职责。愿社会各界人士能够提升全民海洋意识,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宣传海洋科技创新,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