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安徽学子三下乡:预防溺水宣传,护航暑期安全

  安徽学子三下乡:预防溺水宣传,护航暑期安全

  《2022中国青少年防溺水大数据报告》指出,因溺水造成的伤亡位居我国0-17岁年龄段首位,占比高达33%;1-14岁溺水事故的比例超过40%,青少年溺水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七八月份作为学生放暑假的时期,同时也具有汛期大量降雨的特征,使得学生对于水域状况的了解经常性出现错误,溺水事故频繁发生。为降低青少年溺水事故发生,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星语小队成员于7月15日前往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胜利镇,进行了定期的防溺水宣传工作。

  东至县县内水域环境复杂,县内有黄湓河、尧渡河和龙泉河三大河流,分别为长江水系、太白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具有中小型水库204座,大小山塘6725口,7条独立河流,440条支流,河流总长 1982公里。同时县内降水量严重分配不均:5至9月的主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4.5%。尤其在7到9月的暑假时间。河流湖泊水位暴涨。因此,防溺水宣传工作的开展,是暑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队成员选择了升金湖附近水域开展防溺水宣传志愿服务。升金湖作为湿地类型保护区,为珍稀、濒危鸟类提供了栖息地点,具有极高的自然生态价值。同时与长江临近,都属于溺水事故多发地。为此,小队成员制定了周密的计划,进行防溺水工作宣传。

  面对复杂的水域分布环境,小队成员的第一步行动是进行实地调察。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地观察附近村落的水域情况。包括升金湖以及附近水库、湖泊的水域状况和地理位置。在实地调查后,小队队员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制定出一份因地制宜的防溺水宣传计划。

  在暑期,青少年溺水事故发生频率大幅增加。针对这一现象,小队成员对可能发生危险的水域进行了统计与记录。对不同水域进行危险程度分级并且提出不同程度的安全建议,对可能发生的溺水事故进行预防。同时花大部分精力与学校一起进行防溺水宣传工作。在线上,小队成员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对学校学生多次进行线上的防溺水知识科普宣传。向学生分享防溺水“六不准”“四不要”“八避免”,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以及如何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纠正了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对于溺水的认知误区。通过现实发生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警示和提醒,通过漫画图片的形式让学生有兴趣的学习防溺水知识,通过视频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当自己溺水时应当如何自救,在他人溺水时应当如何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针对不同的年龄阶层,小队成员在线下组织了不同的防溺水教育活动。通过专业人士的讲解与示范,向学校学生演示了在不同的水域情况下,遇到自己溺水情况,应当如何处理;以及遇到他人溺水时,应当如何正确应对。培养学生预防溺水事故,处理溺水事故的心态与手段。同时通过实地演示,教会学生如何对他人进行溺水后的急救,包括意识有无的判断,呼吸有无的判断,以及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的正确方式。

  小队成员同时也帮助老师、家长建立了家校联合保护机制。定期在线上或线下帮助老师对家长进行安全提醒;定期与学生交谈,为学生提供综合素质培养、爱心陪伴等服务,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与安抚,满足学习休闲娱乐需要,减少私自下水现象;定期推送有关防溺水方面知识简讯以及当地新的降水变化。

  每当有溺水事故的发生,就会有一位或几位孩子失去生命,就会有一个或几个家庭失去希望。对学生暑期防溺水工作的宣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改变其侥幸心理,改变学生家长固有的大意心态,让他们明白溺水事故对于生命安全的危害,提高其对于学习防溺水知识重要性的思想认知。线上线下的防溺水知识科普方式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溺水危害,了解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

  溺水事故相比于其他危险事故似乎并不显眼,但是却依旧致命。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小队参与暑期预防溺水宣传活动,以求能够尽最大努力帮助青少年科普预防溺水常识,保护青少年生命财产安全,护航青少年暑期快乐成长。

时间:2023-07-24 作者:胡岩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注:
  • 探寻革命英迹,传承红色基因—滁州市博物馆参观学习
  • 安徽学子三下乡:赭山植物多样性调研活动顺利结束
  • 传承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参观大吴泥塑博物馆
  • 武纺学子三下乡:稳住乡村基本盘 开创振兴新局面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