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乡村振兴,我们在行动

7月7日上午,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全媒体中心“镜观奇变,乡兴未来”团队赴宣城市电视台进行调研。电视台并不像当初想的那么神秘,倒是很特别,特就特在“寸尺屏幕中,新闻尽知晓”。在电视台工作人员的介绍讲解下,我们了解了媒体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学习了新闻播报的基本素养,也观摩了新闻剪辑到发布的过程。我们也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记者和拍摄者要高度配合,甚至记者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拍摄者都要捕捉到,包括后期剪辑的工作人员,也要及时剪辑发布,确保新闻的时效性。一条消息,写出了新闻的时效性,也写出了记者的辛苦。新闻行业需要坚守与创新,媒体在记录着宣城市发展的同时,也更多地走进广大群众的视野,记录民生。
图为团队成员在宣城电视台观摩学习
 7月7日下午,我们来到宣城日报社进行调研并采访了融媒体中心负责人金主任,通过采访、参观、体验等方式,研习作为当地传统媒体翘楚的宣城日报社,是如何在新闻传播领域深刻变化的当下,实现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精彩转型,将冲击化为机遇,实现了公信力和传播力的持续提升;同时,也学习如何用新媒体语言去记录乡村振兴,期望以此探寻作为预备媒体从业者,应该如何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追寻时代意义。一走进宣城日报社融媒体中心,占据半面墙的液晶显示屏便吸引了团队成员的目光,可视化的平台数据以图标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滚动变换间就将我们带入到了新媒体所特有的科技感氛围里,金主任向我们介绍到,融媒体中心坚持受众的主体方位,将新闻用多种方式传递出去,除了开设电子版报纸,还将每期报纸的重点内容用视频的方式发布到抖音和视频号上。当提到媒体眼中的乡村振兴,日报社不仅有对先进典型人物、百姓民生的报道,还有青年人策划的“乡村笔记”项目正在推进。通过在日报社,我们对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转型有深刻的认识,也学习到了如何用新媒体语言记录乡村振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们将用媒体眼中的乡村振兴讲好乡村振兴故事,探寻高质量高水平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助力了解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
 图为团队成员在采访宣城日报社金主任
7月8日,随着一路上时晴时雨的天气,我们渐渐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经历了一个小时的 车程,到达了下乡的目的地——空气清新,风景秀丽的蔡村。一下车,我们就先到蔡村镇团委安顿,由相关负责人安排活动事宜。紧接着,赵村里的吴主任热情地带我们参观著名景点,这是一片这样的的地方:有巍峨的山峰,有潺潺而流的小溪,有湛蓝辽阔的天空,湖光山色,空气很好。在吴主任带我们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幸采访到了他,吴主任介绍到,蔡村以赵村里为乡村振兴示范点,以点带动面,依托文旅产业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同时政府工作人员也通过各种手段鼓励村民们利用好新媒体平台,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让抖音成为新农活。下午,团队来到月亮湾景区,采访了景区负责人,体验了景区民宿,感受到了在乡村振兴的助力下,月亮湾的发展盛状,碧空之上,绿水青山,一片秀丽的山河画卷。据了解,月亮湾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促进了蔡村经济的发展,带动村民一起参与到发展建设中去。
 图为团队成员在采访蔡村吴主任
习总书记曾说过“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作为一个媒体人,镜头永远清晰,笔锋永远犀利,我们将用镜头记录新农村、新风貌,将个人发展融入祖国社会的发展,将个人的成长融入祖国社会的成长,为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时间:2023-07-19 作者: 汪可 李柯佳 邓玉和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镜观奇变 乡兴未来”强国有我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关注:
  • #“江海交汇新起点,奋楫扬帆新时代”长三角小微企业发展调
  •                           乡村振兴,我们在行动
  • 乡村振兴,我们在行动
  • 7月7日至7月8日,宣城校区全媒体中心“镜观奇变 乡兴未来”实践团队前往宣城市电视台、日报社、蔡村镇三处地点进行调研,秉承着“用镜
  • 07-19
  • 传承红色基因,共创美好明天
  • 传承红色基因,共创美好明天
  • 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赴济宁泗水实践服务团走访了济宁泗水县党史纪念馆,等闲谷艺术粮仓等地并且与济宁市泗水县金庄镇戈山厂村党委
  • 07-19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