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15日,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指导教师王仁睿副教授带领马发兵(农学2019级)、胡馨月(农学2020级)、张蓝焰(园艺2020级)、赵艺多(园艺2020级)、晋良勋(园艺2020级)、王八金(园艺2020级)、杨宏铸(农学2021级)7名暑期实践队成员前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地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为助力盐源乡村振兴寻找科技进步之路。
团队成员首先到达凉山菁华农业有限公司,胡秀洪董事长热情地为大家介绍了公司现状和盐源苹果产业的概况。胡董事长自豪地谈到盐源苹果具有口感好、品质高、营养丰富等优点,随着知名度的提高,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熟知和认可。但谈到品牌链与销售状况时,在发展前期,政府和当地农户没有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对盐源苹果的发展和保护力度不够,没有系统地设立相关监管制度,为产业的健康发展留下了隐患。部分外来商户以次充好,扰乱市场秩序,影响盐源苹果的口碑,阻碍盐源苹果品牌化的进程。
同时,胡董事长也指出,面对扩大市场的需要,盐源苹果要在传统销路的基础上发展多渠道销路,结合电商销售途径,完成“互联网+”的自我更新,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才培养和人才支持。对于团队成员的研究内容,胡董事长十分肯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就可能创造更大的收益”。他期待大学生能来到盐源,更期待凉山学子回归家乡,用现代农业知识和技术,领航盐源苹果的未来发展道路,传递乡村振兴的燎原之火。团队成员与胡董事长就盐源苹果的多维现状与未来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入交流。
为进一步了解果农的实际情况,团队成员来到了大窝村郭朝秀大姐的果园。据郭大姐介绍,她家的苹果树均有20年以上的树龄,其中还有几颗50年树龄的老果树。尽管大姐管理细致,但腐烂病、花叶病发病严重。同时,在采收和销售环节对于个体果农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在收获时工作量巨大,需要聘请工人,人力成本高昂;销售时,个体果农由于家中人员较少,通常选择与企业对接的形式,恶意压价的现象普遍。而且,企业对苹果大小分级要求严格,不收购小于65毫米的小果,农户往往选择丢弃或贱卖。而对于个体果农来说精力和条件有限,深加工并不现实,收入受到限制。团队成员给郭大姐重点介绍了更换苹果脱毒种苗的重要性,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腐烂病、花叶病等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成员们也在思考如何用自己的所学知识为这些农户从种植到销售提供具体的帮助。
郭大姐告诉成员们,在党的领导和政策的帮扶下,她靠自己的双手供两个女儿大学毕业,一家人的生活也越来越稳定。成员们感受到了郭大姐由内而生的幸福感,也进一步体会到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引入新型农业人才是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正如习总书记所言“青年人身逢其时,重任在肩”,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真真实实地为自己的家乡带来收益,这也是这次暑期实践带给成员们最大的思考。
最后,团队成员来到了由马发兵同学在大学三年级时成立的盐源县笮都高原糖心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拥有200亩苹果园。在几年的时间里,马发兵同学将脱毒种苗带回家乡进行示范种植,并构建了羊粪还园、中蜂授粉的生态循环型果园,示范效果显著。中国教育报和西南科技大学公众号都对此进行过报道,盐源县政府也高度关注。7月13日盐源县电视台两位记者跟随团队成员实地考察,并对马发兵同学进行了采访,面对镜头,马发兵同学说道:“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盐源人,我深深地热爱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因此我在大学期间选择了自主创业,带着家乡的农户一起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种植苹果,我希望通过我自己的专业优势,借助西南科技大学的科研平台来提高我们的种植技术,拓宽销售渠道,带着农户一起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为乡村振兴事业奉献属于新时代农科学子的力量!”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深刻地意识到了现代农业对农民、企业和政府的重要性,农业是我们国家的基础产业,关系到亿万人民的衣食安全和经济发展。作为新型农科学子,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农业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