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之爱,纯真之美,关爱留守儿童
奉献之爱,纯真之美,关爱留守儿童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因为生活所迫外出打工,他们长期和父母分离,由家里的老人照顾,他们缺少父母的陪伴与关爱,很多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的引导和帮助,很难建立起正确的认知能力和价值观,容易走上极端,也会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叛逆暴躁,情绪失控,对周围的人产生戒备、敌对心理,若是被长辈、老师批评管教,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或者暴力倾向;因为缺乏感情依靠,有些孩子会变得内向,不愿与人交流,特别是低年级的女孩子在这个敏感的年纪却没有人给予关心和关注,让她们封闭自我,缺乏自信不愿意面对镜头,甚至不愿意与志愿者交流,我想并不是她们不想而是她们不懂如何去交流,缺乏的只是机会和时间。
通过这些线下活动的开展,为更多的留守儿童和家庭带去了关爱和温暖,也让大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要关心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的号召。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需要积极动员大学生群体“走进乡村,扎根乡村,发展乡村”,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7月11日上午,我作为准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情牵留守,爱暖童心”社会实践团队的志愿者,对于身边的留守儿童进行了教育教导和心理疏通。
农村教育水平的低下和教育条件不平衡,以及家长不是忙于农活就是外出打零工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自由散漫,自制力不强,不能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学习对农村孩子的重要性,它是我们走出去的最公平成本最小的途径,向留守儿童介绍了提高自制力的方法,通过互联网结合现实例子理解了学习对我们的重要性。虽然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但留守儿童由于没有家长的指导不能正确的利用互联网和手机,我帮助留守儿童如何正确查资料,如何正确使用手机,同时通过放电影的形式对留守儿童进行爱国教育,辅导留守儿童作业,带领留守儿童绘画,用画笔让她感受更加美好的未来,帮助年迈的爷爷奶奶干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让老人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七月骄阳似火,但不能阻挡我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和信心。
回看这次暑期社会实践,虽只有短短一天,却让我感触颇深,他们明亮的眼睛里夹杂着对陌生的人紧张害怕而不是接触新事物的新奇和兴奋,使我深刻的了解到当今社会中留守儿童的所需所想,也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她们”能够更好的生活,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孩子的本质都是很单纯善良的,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对人真诚,对未来充满憧憬,在和他们的沟通中,也让我感触颇多。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只有真正的到社会中去,才能更加了解社会,才能更好地用自己在实践中得到的知识与经验来丰富自己,提升自己。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更有责任有义务去进行这样的一系列活动,留守儿童是现阶段中一个很特殊的社会群体,很需要社会的关注,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我们大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所以,在我们的空余时间,走进孩子们,给孩子们的童年更多的关爱。我们细微的一小步,就能让他们的心灵更加温暖,我想用我们的微薄的力量,让更多的孩子得到爱与保护,希望我们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引起社会更多的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时间:2023-07-14 作者:鲁语晴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注:
- 奉献之爱,纯真之美,关爱留守儿童
- 回看这次暑期社会实践,虽只有短短一天,却让我感触颇深,他们明亮的眼睛里夹杂着对陌生的人紧张害怕而不是接触新事物的新奇和兴奋
- 07-14
- 雏鸽展开翅膀,三农绽放希望
-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三农”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