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7日至1月20日,实践团进行了为期14天的寒假社会实践。实践团根据成员学术背景,结合团队异地特色,灵活采取分地区实地走访、桌面调研等方式,认识预制菜产业的经济发展方向,探索新冠肺炎疫情过后预制菜产业适应新格局的新道路,以实践行动为新业态发展注入青年活力。
一、群策群力,讨论会成员共进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节奏的急速加快使得预制菜的流行成为了不可避免的大趋势。那么,如何把预制菜做好?如何让消费者买得便宜,吃得健康就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被解决的问题。目前,环境日渐复杂,每个现象的背后都有无数原因推动,找根因的路漫漫难寻。
实践团在实践期间举办多次讨论会,讨论会上采取先分方向学习,再互相交流,思想碰撞,最后归纳得出实践思路。讨论会既是讨论,更是学习,通过大家的交流,能够帮助团队快速学习,了解预制菜产业的产业链、产品、营销、盈利情况。成员在讨论会上灵活转变思维,从不同角度分析,多角度洞察。

图1 实践团成员线上讨论会
二、商超调研,一线观察具体情况 预制菜产品主要服务于追求做饭更快,吃得更好的消费者,大多数的预制菜产品销售渠道都是商超,因此实践团选择商超为渠道进行调研,观察各个城市商超主要的预制菜品牌、预制菜产品种类以及预制菜定价,为了了解当地消费者对预制菜的看法,在商超调研时,还选取消费者进行相关问题采访。实践团成员遍布全国多个城市,最终确定选择广东、福建、湖南、河南、江西、江苏、黑龙江七个省份为调研地。

图2 成员在黑龙江商超采访消费者
通过调研,发现预制菜按照食用方式来划分,预制菜可以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和即配食品。其中,即食食品指的是开袋即食的产品,主要面向C端销售;即热食品则需要加热才可以食用,这部分食品销售以C端为主,而料理包则主要面向B端;即烹食品则需要入锅加工的,比如我们在美团上点到的佛跳墙、酸菜鱼,大概率都是即烹食品。它的销售目前主要以B端为主,C端零售才刚刚兴起;即配食品是指按份封装的净菜,需要买家自行烹饪和调味。这一类食品也主要面向B端。

图3 成员在湖南商超查看冰柜里的预制菜

图4 成员在江西进行商超调研
预制菜市场集中度方面,目前,中国的预制菜行业刚刚起步,因为产品种类多,差异大,所以一家企业很难在各个领域都保持竞争优势,因此,目前预制菜行业的竞争格局极其分散,不同类型的参与者都有机会,市场集中度较低。

图5 成员在福建采访便利店店主
三、问卷调查,数据验证调研发现 为了进一步调查预制菜消费市场的状况,实践团设计了调研问卷,并最终回收约200份答卷。问卷主要包含三方面,首先对消费者进行筛选,从未购买过预制菜的消费者不会进入后面的问题,然后对消费者的预制菜了解情况、购买渠道、购买动机、不满之处、可接受价格、可接受预制菜烹饪时间进行调研,最后对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城市和可接受每日最多做饭时间进行调查。
问卷调查主要是调研消费者一侧的需求,用数据分析给出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方向建议,更具有说服力。

图6 实践团的调研问卷部分截图
四、产业调研,看企业最新动态 实践团成员通过深入学习预制菜相关研究论文,以及咨询企业发布的产业调研报告,对预制菜产业站在更高的视角评判。此外,实践团成员在商超调研发现味知香的出现频率很高,随后实践团便以味知香为重点企业进行重点调查,按照SCP范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图7 实践团集中学习预制菜产业报告
五、新媒体宣传,扩大实践影响力 为了将实践团的成果辐射到更多网友,实践团创立了微博号,并且在实践期间转发、发布有关预制菜的内容,其中原创微博有7条。虽然实践画上了句号,但是实践团对新业态新经济的研究兴趣并不落幕,以后实践团仍然会继续维护这个微博号。

图8 实践团运营微博号
在此次调研中,实践团成员感受到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存在,想要了解和收集一个行业的相关讯息变得更加便捷,但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团并没有过于依赖互联网而忽略了实地考察的作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实践团成员有了对新业态的新视角和更加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