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年味民俗,品百味人生

□陆晏昕(湖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204班)
  年是中国人的精神寄托,是中国人感情交汇的桥梁。春节作为一年之初,百节之首,从古至今都是人们最推崇最喜欢的节日。每当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外出打工的人都会回到自己熟悉而又温馨的家,结束这一年的劳累,和自己的家人高高兴兴的坐下来吃一段暖和的团圆饭。每家每户都会为春节置办年货、贴对联、看春晚、放鞭炮,每个人都乐此不疲。
  久而久之,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发达,通俗化、大众化的生活方式逐渐被快节奏的生活取代。短暂的娱乐和长久的安逸是现代人为所追求的。过年究竟意味着什么?是满足内心埋藏已久的乡愁,还是仅仅图个欢心?回家,在家人面前,我们又将展现出怎样的姿态?想显摆自己却没有实力,实话实说又怕惹人笑话。一段旅程在丢脸和长脸之间应该如何选择?这成了大多数人困惑的问题。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而选择回家过年,又是为了什么而选择不回去,这是很少人会考虑的。一次简单的调查也回答了两个重要的问题。
  • 究竟什么样的年才叫过年?
  微电影《铁树银花》里有着一段引人深思的问题:发展还是回头?
(一)你选择发展?
  那就像电影中的小天一样,考上大学毅然决然不辞而别,选择外出,选择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有了家庭,有了孩子,等到家里人问起你的家里人的时候,那时又羞红了脸。我们的确应该考虑为什么家里人有着一种执念:回来,外面危险。他们也许一辈子生活在农村里,没有考虑过城市的繁华和幸福,他们只知道,和孩子在一起就是幸福的。跨越时代的代沟我们不能解决,但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在简单地交流中解决双方的困惑,或许大家心中都有答案: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带着笑容离开,你也会带着笑容回来。这样一来,回来过年就不会变成“我是回来显摆的”或是“我没有脸回来过年”。回家过年就变成了亲情的连接而不是物质上的你来我往。
(二)你选择回头?
  小天的父亲手握一门手艺:打铁。你的前方是一片未知,也是一片光明,而身后是老一辈为你铺好的路。自己走还是跟着他们走?传承文化遗产是电影的一个中心,而结尾是小天回到了家中,和父亲一同打了一场铁花。在他心中,过年是为了回家看父亲,是为了和父亲打这样一场久违的铁花。
  如果你知道回头也有路,你就更不会觉得丢脸。失败算什么,父母会害怕我们失败吗?既然他们在家中等着我们,那我们就没有理由觉得丢脸。过年在这里就变成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体会家中的习俗,放慢曾在城市里的生活节奏。年之伊始,尽兴地快乐一次,才是年在城里人心中最重要的意义。
  • 过年的意义和研究过年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通过这次调查,我清晰的发现,如今的年已经物质化。疫情之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但是这并不是阻挠我们过年的因素!因为过年回家要送礼,要包红包,这是必要的经济支出。物质化,现实化的生活态度确实打乱了过年的规律。
  要问到过年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的回答必然是:人。看家人,一年之初,一家人团团圆圆聚在一起,来年还会是这样。过年已经不单单只是情感寄托,更像是连接人与人的桥梁。
  而这次简单的调研,就像是帮助我根深蒂固我的想法。我们的举动并不能改变所有人的想法,但一个简单的问卷就可以告诉他人:该回家了。
  很多社会学家表示:年味变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的说法没错,经济的发展未来更有可能导致许多传统习俗消亡!试想来,一个家庭富裕了,这一代我们在城里定居了,世世代代下来,问到家乡的时候,恐怕那个家乡早就忘了。
  正如熊培云所说:故乡正在变成一个回不去的地方。当代人究竟是应当重拾年俗,重拾传统,还是向前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永恒话题。
 
时间:2023-02-14 作者:陆晏昕 来源:原创 关注:
  • 走进最熟悉的“陌生”人,助力二十大精神在基层生根发芽
  • 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
  • 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
  •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月13日讯】(通讯员彭雪婷)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一个重
  • 02-13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