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实践锻自身,专业对接明未来
新春将至,我即将结束我大学第一个社会实践。想一想这段时间我的所做所得,真是意义非凡。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是档案学,所以我准备找一份关于档案整理的实习活动。于是在2023年1月3日,我毛遂自荐地来到响水县民政局办公室向他们说明我来这里的目的。这里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我,并给我安排给相关的工作人员,由他们带领我在档案室学习如何整理档案。在工作中我不怕脏,不怕累,仔仔细细地对照要求整理每一页纸,按照要求认真装订每一本资料。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我对档案整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对档案学这门科目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意愿。
在这次的实践中,我主要是协助相关工作人员完成文书档案的整理,以及归档一部分文件资料,并在协助工作的同时学习档案整理、保管等相应知识。原以为,所谓的档案整理只是对以往的档案进行简单的摆放整齐就行,以供他人简单查询利用,是一份枯燥无味的工作,而自己从书上所学的也不过就是必要的概念,没什么实际用处,其实不然。我所认识到的只是档案整理工作的一部分,在实践中,整理工作还包括一些封装工作,而那些封装工作也不只通过我们所认为的用文件夹收纳、用胶水粘合档案袋等一般接触到的方式来对档案进行封装,更多的是通过使用专门的档案缝纫机来实现,而通过专门的缝纫机封装过的档案册会变得比用一般文件夹收纳的档案集更加整洁美观,易于更好地利用。至于用胶水封装这种常见的措施,多适用于一般性较强且只需短期保存的档案,因为胶水失效时间相对较短,如若储存不当,还会上霉,对档案袋中的文件伤害性极大。
与此同时,书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档案整理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也应用广泛,尤其是档案学概论和文书学这两门档案学的专业课程,实用性极强。在档案学概论中,我了解到当前世界各国共认的档案整理理论是来源原则。它是一种要求保持同一来源的档案不可分散、不同来源的档案不得混淆的整理原则。这一理论在我实践单位的应用极其普遍,具体体现在将员工档案以部门为单位收纳好,以及把来自同一下级机关的汇报资料按时间顺序归纳成册等。同样的,文书学在档案整理中的应用也十分普遍,就比如说将档案编号、装盒等。当然,书本上的学到的知识还应与实际要求相匹配,在实践中要做出相应的修改,不能照搬。
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我除了有上述对档案整理和书本知识认识提升的收获外,还在档案性质、员工要求、存管需要这三个方面有了一定的感悟。
档案同样具有完整性,规范化。档案的完整主要体现在内容的不遗失,而规范则表示要求处理程序严谨正确。虽然听着容易做到,但事实上,如若国家不大力监管,并制定一系列标准来进行管理,档案就常常会出现资料混乱的问题,并会对以后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以上世纪个人档案为例,由于大多数人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强,往往不对档案资料进行妥善保管,遗失、造假现象频出,就会导致现在大部分员工无法获得准确数额的退休金、养老保险等一些需要用相关档案资料来证明后才能得到的补贴。当然,这些问题主要出现在网络发展欠佳的时代,档案多只以纸质状态存放于个人身边,易产生问题。而不像现在,档案常以双轨制运行,即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并行。电子档案无法随意篡改,纸质档案均多收于档案室、人事中心等规范场所,不易遗失。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要强化学习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并做好保密工作。档案管理虽是实践性较强的一种工作,要做到从实践中提升,但也不是自我的随意整理,要学习他人先进的管理知识,以提高管理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尽己所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为档案管理的进一步改善而努力。除此以外,一名档案管理者,对于管理档案这种秘密程度较高的隐私,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密,这不仅是对法律的遵守,还是对自我道德的承诺。
档案保管环境应保持整洁、干燥,编号存放要便于查找。要想做好档案的管存,适宜的环境必不可少。对于纸质档案的存放,不仅要保障一定的温度、湿度,还要尽量避免酸性环境的产生,以提高档案存放的时限。与此同时,要对档案进行合理的编号,以便能够进行较快地查找,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
经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我对档案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收获颇多,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多地接触相关的知识,丰富自己,开拓眼界。
时间:2023-01-20 作者:王琳 来源:盐城师范学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