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下乡”发掘八桂红色基因,探寻先辈红色足迹“活动报告

东北师范大学广西三下乡团队于2022年7月分别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地进行红色旅游基地的参观并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及实地调研,深刻感悟长征精神内核。
作为广西三下乡党史学习教育团的负责人,我与另一位队员在7月24日——7月27日沿着2021年国家旅游部公布的广西红色旅游路线一路北上,先后参观了桂林市八路军办事处、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兴安县光华铺烈士墓、兴安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界首渡口遗址、界首红军堂、界首红军街、全州湘江战役觉山铺阻击旧址、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并沿线学习长征精神。
在此我想主要记述关于兴安部分的红色记忆。第一站是兴安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1984年,著名随军老作家魏巍与开国元勋聂荣臻将军联合向国务院建议修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以抚慰烈士英魂和教育革命后代,1997年建成后,成为了桂林市小学生春游的必经之地。作为曾经土生土长的桂林小学生,我也曾多次在春游时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这个国道旁的纪念碑园,在还不懂什么是“默哀”的年纪瞻仰那伟岸的雕塑面孔,为他们献上我亲手制作的小白花。时隔多年,故地重游,心境已全然不同。十九岁的我明白了什么是“哀悼”,了解了当年那场惨烈的战役,也见证了近十年的变迁。也因此,每登上一级石阶都让我思绪翻涌,纷飞的战火、喷涌的鲜血、不屈的意志、胜利的曙光、盛世的光辉……无不建立在这一级一级的石阶之上;而这石阶正是由红军战士用血肉之躯、钢铁意志所筑成的!
之后是坐落于湘江畔的红军堂,相比其他红色旅游景点,红军堂要小一些,外部像一个小公园,内部大概就是农村老屋大小,简单陈设着一些红军物件,与两个大型的纪念馆相比,红军堂不只是单单的物件展示,而是展现出一个红军联络处的场景,因此多了一些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仿佛一位老红军默默伫立湘江畔,无言诉说着当年的火光漫天,血染湘江。如今江碧天青,是多少血肉之躯换来的岁月静好。
红军街紧邻红军堂,亦是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沿着这条街,我们可以漫步至界首渡口。界首渡口位于界首镇老街北端的湘江两岸,是湘江往来的重要古渡口,1934年11月25日中央红军作出正式渡江决定,历时7天 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冲破了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由于界首渡口位于红军突破湘江的四个渡口的最上游,加上中央军委两个纵队由此渡江,故此界首渡口称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第一渡”。2006年界首渡口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行至界首渡口时,多想买一束小白花撒向江面,以告慰先烈英魂。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江边会与当年百姓说“五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鱼“的那个血光漫天的地方联系起来,只能在心中默默诉说:如今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沿着红军街一直一直走下去,走到最后没有平坦的大路,取而代之的是乡间小路,那便是长征步道。那是一条地图上没有的小道,之前我也从未走过,但在路途中,似乎冥冥之中自有牵引,让我顺利的完完全全的沿着长征步道走了出来。途中还意外收获了延寿亭、周家贝等曾经的红军根据地。
此行路途遥远,很耗体力,但每当我想起快一百年前有那么一队或老或少的人们急行在这条弯弯曲曲的小道上,背后是追兵,前方是围捕,他们疲惫不堪,眼中却异常坚毅,一步一步,走向胜利,我便也不再彷徨,径直走了下去。
就那么沿着路边时有时无的指示牌一路走下去,来到了光华铺阻击战旧址。这里与其他红色旅游景点有很大的不同,它没有什么典型的展览馆,就那么简简单单的在国道上,在天地之间,不会过分惹人眼球。在我记忆中,光华铺路边的那个红碑似乎已经伫立了很多年,但若无特别了解注意,根本不会知道,在近一百年前这里发生了这样惨烈的战斗。对面是烈士墓,虽然两手空空挺不好意思的,但我们还是去默哀了。伫立墓前,我们一字一句辨认着石碑上关于沈述清、杜宗每烈士生平事迹的记述,心中盘算着他们参军的年岁、入党的年岁、牺牲的年岁,想要以这样看起来有些拙劣的方式将他们曾经的所作所为记下来。因为他们的功勋,不应该只是镌刻在这个川流不息却偶有驻足的国道上,更应深深地镌刻在我们的心中,镌刻进我们的基因,成为莫失莫忘的那一部分。
时间:2022-09-02 作者:唐宾艳 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广西三下乡团队 关注:
  • 探寻祖国历史文脉  搭建文化交流桥梁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