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暑假,作为大一新生的我,在国家的号召下,在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星火燎“源”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的引领下,迎来了暑假的第一个“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次活动,让我学习到了许许多多,受益匪浅。从刚开始的博物馆,到肖屋村古法鱼梁,到河源特产鹰嘴蜜桃,再到河源东源四角楼、八角楼非遗古屋,十大美丽乡村仙坑村,里面的教育实践基地,大学暑假的第一次三下乡,让我体会到了许许多多不一样的文化生活,星火燎“源” ,星星之火点亮非遗文化传承,古法鱼梁、忠信花灯、四角楼、八角楼古屋、研学基地、康禾贡茶文化,无不体现着古老的中华文化,呈现出从古至今的人类历史文化活动,在我脑海中栩栩如生的呈现出来,更学到了团队间的集体合作,在三下乡活动中会出现许许多多的突发情况和困难,需要我们去协调好并去解决好困难。非遗文化从古至今不断遗传,作为青年一代,更应该去不断弘扬宣传,去了解,学习,并将之不断的传承下去,我们星火燎“源”团队接下来会更加的努力,不断的去了解非遗文化,传承非遗文化,不断的去宣传,让更多人去了解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粉丝,丝苗米,文化旅游地,让我体会到了国家近年政策对扶贫和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发展,更是对国家扶贫的实力呈现,7月17日的早上九点,星火燎“源”团队启程了。秉着弘扬传承非遗文化的初心,我们梦在脚下,我们扬帆起航。

图为星火燎“源”团队部分成员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本豪 摄
伴随着活动开始,我们汗水挥洒,来到星火燎“源”第一站,河源肖屋村鱼梁习俗,又称“鱼梁”,进到村庄里,我们看到了正在建筑未完成的鱼梁模型,村里大部分都是小孩子老人,年轻人少的可怜,可见昔日的非遗鱼梁已经渐渐淡出人们视野和生活,未来的“古法鱼梁”又该何去何从呢?我们怀着一颗炽热的非遗传承之心,去不断深入了解,进行短视频拍摄宣传,希望通过我们的方式,尽己所能及的力量,去帮助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古老的肖屋村村民所发挥集体智慧并传承至今的宝藏。弘扬这南方地区传统捕鱼活动珍贵的、活态的遗存。传承这展现出古老的历史人民的智慧劳动,感受当时的古老文化,作为青年一代,我们义不容辞,不负众望。

图为肖屋村古法鱼梁实物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郑彤彤 摄
星火燎“源”第二站——美丽仙坑村,让我们体验到了真正的利用资源优势,去共创共赢,仙坑村,十大美丽乡村之一,进到乡村,村庄发展已经非常的完善,文化旅游、研学旅游、农产品打造,一体化的产业链让我震撼不已,村内20多幢清代客家方形围屋,古建筑和客家文化遗产保存完好,一栋栋的站立在村庄中,从五百多年前贡献至今,我们更体验到了其中八角楼古老人民智慧,作为仙坑村最早的古民居,是所发现的东江流域历史最早的、防御性最强的客家民居建筑,利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产品特色,创造美丽经济,发展成一处旅游路线和研学基地,让更多人了解体会当地文化的同时,去弘扬文化,带动经济发展,打造美丽经济体系。

图为仙坑村风貌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本豪 摄
各地区的文化记录了河源当地丰富又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从古至今的人类活动文化不断的保留遗传,这是我第一次三下乡活动,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很高兴能与小伙伴们一起参加这次活动,让我学会到了团队合作,更体会到河源当地许许多多的农产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到许许多多未曾接触到的文化,作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我们会不断的努力,去传承并弘扬非遗文化,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老文化传承下去,拍摄一系列的打视频宣传,公众号推文,发布一系列的论文,将他们记录,并宣传出去,让更多许许多多的人和我们一样 去了解非遗,传承非遗,愿以星星之火,燃动非遗传承。(通讯员 黄本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