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青年大学生开展宋韵文化国际传播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11 阅读:
    来源: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近日,一群来自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下文简称“浙旅院”)旅游日语专业的青年学子,走出课堂、走进历史,将外语专业技能与千年宋韵文化相融合,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传播实践。9月1日至10日,“宋韵千年·风雅共传”实践团在指导教师翁嘉的带领下,走访杭州多个宋韵文化地标,用多语讲述中国故事,叩响文化出海的新声。
 
实践团的首站选在了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团队特别邀请到曾亲身参与德寿宫修复工作的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专家叶聪。叶聪老师系统地为团队成员讲解了德寿宫的空间格局与修复理念,让同学们对宋韵建筑的匠心与智慧有了更深的理解。结合叶老师的专业讲解,成员们迅速将数字化展陈中的细节融入日语导游词中,并在现场反复进行讲解演练,力求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向未来可能到访的国际游客传递宋韵文化的精髓。
 
从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再到中国丝绸博物馆、南宋御街,实践团成员一路走访、一路体验、一路传播。他们不仅亲手拼装宋代斗拱、体验陶器制作,更面向中外游客开展问卷访谈,收集了162份有效问卷,深入分析不同人群对宋韵文化的认知、兴趣与传播偏好。
 
调研发现,公众对宋韵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尤其是点茶、焚香等生活美学和官窑瓷器等器物元素最受欢迎,超过70%的受访者愿意参与文化传播。然而,仍有约25%的受访者对德寿宫、南宋御街等核心文化地标知之甚少,反映出认知度仍有提升空间。在传播渠道方面,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已成为主流方式,而沉浸式、互动性强的体验项目最受青睐。
 
这些发现为实践团后续工作指明了方向。团队基于问卷调研和数据分析,形成了《杭州宋韵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国际传播研究调研报告》,团队提出应构建“分众传播”矩阵,针对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群体采取差异化策略,如面向年轻人强化短视频与沉浸体验,针对国际游客拓展多语种导览服务等,真正实现宋韵文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我们不只是看历史,更是在读一座活着的城。”队员陈瑶瑶在走访中感慨。而在官窑博物馆中,陶艺师也为他们点赞:“看到年轻人积极学习传统文化,并有心将其发扬至海外,我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更有信心了。”
 
实践中,团队成员也发现了当前宋韵文化海外传播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如外语讲解不完善、AI语音导览内容存在偏差等。这些发现为他们后续优化多语种导游词、设计文创产品和研学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从德寿宫到官窑、丝博,每一次触摸历史,都是与千年宋人的对话。”浙旅院的指导教师翁嘉表示,“我们正尝试用Z世代的语汇、跨文化的视角,让宋韵不再静默于典籍,而是流动于世界。”
 
目前,实践团已进入成果凝练阶段,修订多语种讲解词、完善文创设计,并邀请专家审校,全力推动宋韵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循迹,不仅是专业实践的生动课堂,更是青年一代传递文化自信、助力文化出海的真实写照。
 
(供稿:翁嘉,蓝浩然)
 
实践总结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