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桃香满蒙阴,振兴绘新篇:中国海洋大学实践团蒙阴县桑园村特色农业调研纪实

    发布时间:2025-09-10 阅读: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沂”起前行队

  为深入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的实践路径,体悟农业技术应用与生产经营模式创新的基层落地成效,2025年8月22日,中国海洋大学“沂”起前行实践队前往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垛庄镇桑园村开展社会实践调研。

  一线调研访村情,蜜桃产业绘蓝图

  在桑园村村委会,实践团队与村党支部书记王立良进行了深入座谈。队员们结合各自专业背景,围绕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和特色农业路径探索等议题展开提问,全面了解桑园村的真实状况。团队了解到,桑园村依托自然条件大力发展蜜桃、板栗等果树种植,引入了一系列现代化管理方式并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但仍存在集约化经营程度偏低、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资本引进困难等问题。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王立良书记 万子涵摄
  座谈尾声,队员们基于桑园村实际情况积极提出发展建议,如推进农文旅融合、开发特色产品深加工等。王书记表示,未来村庄在将在政府支持和年轻力量回归的带动下,持续探索多元化农业发展路径,这一展望也为团队指明了调研的重点方向。
  
  图为实践小队与王立良书记合影留念 万子涵摄

  走访田间察实况,古树新枝话传承

  随后,实践团一行在魏善辉书记的带领下,深入桑园村展开实地调研。队员们沿主干道走访民居、农田与果园,详细了解林果种植结构和乡村建设情况。
  
  图为魏书记带领实践队成员走访 万子涵摄
  在走访中,实践团也被桑园村村民们的热心好客深深触动。不管是大方赠送自种蜜桃的司机师傅,还是热情招呼成员入院休息的村民奶奶,都让队员们感受到桑园村淳朴浓郁的乡风民情。
  
  图为与路遇送货师傅热情交谈
  实践团还在魏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一棵树龄逾二百年的古栗树。团队意识到,古树保护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该古树不仅是桑园村板栗产业的历史见证,更承载着当地悠久的农耕文化记忆。同时据书记介绍,此处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作为大青山战役的后方支援点。桑园村的红色故事,让团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图为200余年树龄栗子树 万子涵摄

  对话归雁悟初心,青年创业展担当

  最后,实践团队与桑园村返乡创业青年代表李大哥开展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其作为“四雁工程”中“归雁”人才的创业实践经历。李大哥以党员身份扎根乡土,经营以蜜桃种植为核心的家庭农场,不仅自主发展桃树种植,还主动整合村民蜜桃资源,统一对接外地卖家,凭借诚信经营积累了良好口碑。他的经历让团队深刻感受到基层“归雁”人才的责任担当,也为团队理解青年返乡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提供了鲜活样本。
  
  图为与返乡创业青年代表李大哥交谈 万子涵摄
  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乡村振兴的使命在青年肩上代代相传。本次桑园村之行,不仅是一次深入基层的实践调研,更是一堂生动的乡村振兴“现实课”。实践团亲眼见证蒙阴以“小蜜桃”撬动“大产业”的智慧,也深切认识到当前乡村发展中的现实挑战。实践团将继续以脚步丈量乡村、用调研倾听民声,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用实际行动共同绘就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供稿:姜润语 郝珊 王焱 万子涵)

实践总结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