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锚定国家战略,布局跨域调研2025年暑期,南京审计大学内部审计学院“内审先锋”社会实践团队紧扣“专业赋能产业、精神涵养职业”核心方向,围绕国家能源安全与“一带一路”战略需求,赴大庆、北京及中电二公司海外项目对接点开展跨区域实践调研。团队走进大庆油田、中电二公司、北京中油测井国际公司及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在审计实务探索与红色精神浸润中,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为审计专业学习注入产业视角与精神力量。

(图为调研组及团队成员在中电二公司合影。周煜 供图)
二、拆解产业逻辑,践行审计实效团队以大庆油田为核心实践阵地,深度拆解能源产业运行逻辑与审计价值。实践从大庆油田石油科技馆开启,成员系统梳理石油工业全流程——从“找油会战”时期的人工勘探,到现代智能油田的技术革新,无人值守系统实时监测井口压力、数据监控平台动态追踪开采量,这些技术应用让团队直观意识到:审计需紧跟行业数字化转型,在数据洪流中挖掘风险点。随后,团队深入第八采油厂、第六采油厂开展专项审计:在自然资源管理环节,借助GIS地图比对土地审批文件与实际用地范围,发现2处历史遗留的用地边界模糊问题,协助企业补充备案材料,规避合规风险;在井下作业审计中,分析抽油机运维数据与维护记录,发现设备磨损检测周期过长的隐患,提出“按季度增加专项检测”的内控建议,帮助企业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停产损失。这些实践让团队深刻体会到,审计是能源企业“降本增效、绿色发展”的守护者,每一次数据核查都在为资源安全筑牢防线。
三、联结红色基因,涵养职业操守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泛黄的钻井日志、锈迹斑斑的安全帽、复原的“泥浆池压井喷”场景,将团队带回“找油会战”年代。当看到场景中,铁人带领工人赤脚跳进零下几十度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堵住井喷时,成员们不禁将铁人精神与审计职业操守联结:铁人“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的严谨,恰与审计“以事实为依据、以准则为准绳”的底线要求高度契合;“三老四严”的作风,更是审计人员抵御利益诱惑、坚守客观公正的精神支撑。一位成员在实践日记中写道:“以前觉得审计是冰冷的数据与流程,现在才明白,审计需要‘敢于揭短、勇于担当’的温度,而铁人精神就是这份温度的来源。”
四、破解丝路痛点,护航项目合规团队在北京及中电二公司海外项目对接点:聚焦“一带一路”跨国审计痛点,团队与中电二公司、北京中油测井国际公司展开深度合作。在中电二公司,成员围绕东南亚、中东海外项目,破解跨境审计难题:面对跨境资金管理中的汇率波动风险,参与核查“境内外资金池”划转流程,发现1笔延迟到账的境外工程款因汇率变动产生3%损失隐患,协助企业制定“分批次结算+汇率锁定”方案;针对文化差异导致的审计沟通障碍,与企业审计部共同编制“跨文化沟通手册”,收录当地商务礼仪、合规禁忌等内容,为后续项目审计扫清障碍。在北京中油测井国际公司,团队以“制度审计”为核心,分析覆盖苏丹、哈萨克斯坦等国业务的制度体系:通过视频访谈苏丹作业区一线工程师,发现当地环保法规更新后,企业原有“钻井废弃物处理流程”未同步调整,存在合规漏洞;成员随即对照国际环保标准与当地新规,编制12页审计工作底稿,提出“增设当地环保部门前置审批环节”等12条修订建议,有效解决“制度落地难”“数据验证成本高”的现实问题。这些实践让“审计服务国家战略”从抽象概念变为具体行动——每一次合规审查,都是在为“一带一路”项目可持续推进保驾护航。
五、深化专业认知,锚定审计使命
(图为团队成员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合影。周煜 供图)
此次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是“内审先锋”团队从“课本到现场”的跨越,更是从“专业学习到价值认同”的升华。团队既在能源审计、跨国风控中深化了专业认知,也在红色精神中锚定了职业方向——未来的审计人,既要以数字化能力应对行业变革,更要以职业精神守护国家经济安全。这份实践收获,将成为成员们后续学习与职业发展的动力,推动他们在审计事业中践行“为国审计、为民审计”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