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院“心声共振,语通世界”路队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故事(一)——倾听世界回声,青春助力跨文化对话
在全球化与数字时代交织的今天,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为主动倾听各国青年真实、多元的声音,深入理解他们对中国形象的感知与认知,2025年暑期,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心声共振,语通世界”实践路队围绕“国家形象与跨文化交流”主题,组织开展了一项全球问卷调研。通过系统推进问卷设计、多语种访谈与数据分析,路队成功收获来自全球五大洲、20余个国家、38位青年的真诚回复。

在倾听中遇见多元视角下的真实中国
国际青年对中国的认知呈现出显著的“复杂性”
在调研前期,队员们投入大量精力查阅文献、精心设计问卷提纲,并积极联络不同文化背景的受访对象,确保问题兼具学术性与对话感。访谈过程中,主采访员引导受访者分享在华经历与直观感受,记录员实时整理关键信息,翻译组保障跨语言交流准确流畅。通过团队协作,路队收集到丰富的一手叙事:既有国际青年对中国发展速度与城市活力的赞叹,也有对普通人日常生活中温暖瞬间的感动,还有对文化差异的坦诚反思。这些多元故事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真实的中国形象并非刻板单一,而是由无数个体真实体验共同编织的立体图景。路队成员通过整理调研数据发现,国际青年对中国的认知呈现出显著复杂性。“发展”与“机遇”成为描述中国的高频词汇,许多受访者高度认可中国取得的成就,并用“安全”“便捷”“充满活力”等词汇表达对中国的好感。与此同时,“文化”与“历史”仍是吸引全球青年的重要因素。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热情友善的中国人民,共同构成了中国强大的文化吸引力。团队也注意到,部分青年对中国的了解仍存在信息差,或因文化差异产生误解。队员们没有回避,而是通过耐心追问、灵活调整策略,逐渐摸索出跨越认知鸿沟的方法。他们体会到,跨文化交流的真谛并非消除差异,而是在差异中建立理解与共情。

交流中的挑战与青年们的共同期盼
尽管交流意愿强烈但青年们也坦诚地指出了跨文化对话中的“拦路虎”
调研结束后,路队迅速投入数据整理与分析工作,完成录音转录、语料翻译、词云可视化及影像编辑等一系列任务,将访谈内容转化为可传播的图文与数据报告。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障碍”这一开放问题的答案进行词云分析,团队发现:语言障碍仍是首要挑战,文化差异易导致意想不到的误解,而缺乏高效、便捷的交流平台也制约了更深层次的对话。青年们普遍期待更多互动性强、能共同创造内容的交流方式,如“互访游学”“联合线上项目”等。



青年是构建桥梁的最美使者
民间的、青年之间的交流是促进国家间和平与理解的最深厚力量
更令人鼓舞的是,超过70%的受访青年表示“非常愿意”或“愿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这让整项调研不仅止于一份报告,更成为一项青年行动的倡议。队员们也进一步坚定信念,将继续用好数据与故事,在细微处着手,以青年之力促进跨文化理解,为推动民间交流贡献智慧与热情。

结语
“心声共振,语通世界”——这不仅是一个调研项目的名称,更是每一位队员在实践中所践行的初心与使命。通过这次深入全球青年的对话,路队成员不仅提升了专业素养与团队协作能力,更在跨文化沟通中坚定了搭建桥梁、传递真实中国的青年担当。他们将继续用智慧和热情记录中外故事,用每一次真诚的交流,让世界听见更加立体、温暖的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