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探”索红源根脉,“绘”就传承新篇,江科大学子履践致远中

    发布时间:2025-08-31 阅读:
    来源:江苏科技大学海洋学院“青衿映红”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
8月,江苏科技大学海洋学院“青衿映红”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的成员们怀着崇敬之心,踏上了一场跨越多省的红色寻访之旅。他们的足迹遍布江苏省徐州市淮海战役纪念馆、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事变博物馆、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博物馆红色展览区,以及江苏省盐城市新四军军部旧址、南通市南通革命纪念馆等多处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红色地标,更走进了红色人物的家中,在面对面的交流中触摸历史的温度。
寻访途中,实践团成员们循着家乡的红色脉络,逐一走进当地的红色纪念馆。馆内泛黄的文献资料静静诉说着岁月沧桑——那一页页字迹斑驳的战地日记,记录着革命先辈在烽火中的所思所感;一张张定格瞬间的老照片,将硝烟弥漫的过往清晰呈现。队员们驻足于锈迹斑斑的历史实物前,步枪的枪托上还留着战斗的痕迹,破旧的军大衣里仿佛仍能感受到先辈们抵御严寒的坚毅;而逼真的场景复原区,更是将大家带回了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或紧张激烈的战斗现场,或简朴艰苦的办公环境,都让历史的场景变得可感可触。通过这些丰富的展陈内容,成员们系统深入地学习了家乡籍革命英雄的生平事迹:从他们青年时期萌发的理想信念,到毅然投身革命洪流的坚定抉择;从枪林弹雨中的英勇战斗经历,到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抗争;从心系百姓、忠诚为民的点滴善举,到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牺牲奉献的壮烈瞬间,每一个细节都深深烙印在队员们的心中。
与此同时,实践团成员还主动走访红色人物家庭,与革命亲历者促膝长谈。在亲切的乡音中,那些未曾被载入史册的红色故事缓缓展开:或许是先辈在隐蔽战线传递情报时的惊心动魄,或许是军民同心、共抗外敌的温暖片段,又或是后代们传承先辈精神、默默奉献的动人历程。这些鲜活的讲述,让红色记忆变得更加立体丰满,也让红色文化有了更生动的载体。
在这场跨越地域的寻访中,队员们在熟悉的乡土语境里,与家乡的红色历史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那份对故土的眷恋与对先辈的崇敬相互交织,让他们深刻体悟到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也由此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家国情感联结,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愈发强烈。通过对革命英雄事迹的深入学习,大家愈发清晰地理解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忠诚为民”等红色精神的丰富内涵:“不怕牺牲”是面对生死考验时的毅然决然,“英勇斗争”是直面艰难险阻时的坚韧不拔,“忠诚为民”是始终坚守初心的责任担当。
此次“青衿映红”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通过这场沉浸式的红色之旅,队员们进一步明确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人生方向,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红色基因不再是遥远的历史符号,已然转化为推动大家在学习中勤奋钻研、在实践中勇于担当的内在动力,更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助力队员们真正实现从认知到情感、从意志到行动的“知—情—意—行”有机统一,让红色血脉在青春的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
(通讯员 董会 索纯)
实践总结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