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暑假大学生走出校园
暑假是大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提升自我的宝贵时期。为深入了解家乡社区发展现状与农户生产生活情况,同时将课堂所学的生物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升专业技能,我在今年暑假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涵盖家乡社区与农户调研、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学习两大主要,通过多元化实践,丰富阅历、增长才干,为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暑期初期,我启动了家乡社区与农户发展现状调研。此次调研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科学的问卷设计与实地走访,摸清家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农户生产生活状况及发展诉求,从社区医疗点的数量、老年活动中心的设施情况,到农户主要种植的作物、销售渠道,再到大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力求精准反映实际需求。农户方面,大部分普通农户以传统粮油种植为主,很少尝试大规模特色果蔬种植;销售渠道中大部分依赖本地收购商,通过电商销售的很少也不是很懂,农户年均收入集中在3-6万元,“缺技术”“没销路” 成为大家提及最多的发展难题。经过这些天的调研,我突然意识到早已超越了 “完成任务” 的范畴,成为了连接青年与家乡的纽带。
结束乡土调研后,我进入了老师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启了一个月的实验学习。作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让我对作物遗传育种知识充满好奇,但实操经验的匮乏,让我对这次学习格外期待 —— 我希望能通过亲手操作,将书本上的 “DNA 提取”“PCR 扩增” 变成真实可见的实验过程。
我在实验室参与了水稻相关系列实验,涵盖水稻筛表型、萌发阶段逆境处理、分子生物学操作等内容,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深化了对植物科学研究的认知。我们通过模拟干旱与盐胁迫环境来探究水稻萌发阶段的抗逆性。干旱胁迫通过添加不同浓度 PEG(聚乙二醇)模拟,盐胁迫则采用 NaCl 溶液处理。定期观察种子萌发率,发现不同品种抗逆性差异显著。这让我直观感受到环境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也体会到筛选抗逆品种的重要性。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部分,转农杆菌打烟草实验是重点。先将含目的基因的载体导入农杆菌,培养至对数期后,用注射器将菌液注入烟草叶片。培养数天后,通过荧光信号观察验证基因瞬时表达情况。过程中,农杆菌浓度控制、注射手法都需精准,稍有不慎便会影响实验结果,这培养了我严谨的实验态度。而DNA提取与鉴定实验,以水稻叶片为材料,加入DNA提取液,将其研磨等一系列的操作,提取完DNA之后要设计引物通过PCR仪来扩增,然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在紫外灯下比对目标条带是否正确。
一个月的实验室学习,从表型观察到分子水平研究,我不仅学会了多种实验技术,更领悟到科学研究需耐心、细心与创新精神,在一次次的操作与纠错中,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从容熟练,每一次进步都让我更加明白:科学研究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精益求精,才能收获成果,未来,我将继续深耕作物科学领域,为农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暑期实践虽已结束,但它带给我的成长与思考却远未停止。无论是乡土间的温度,还是实验室里的严谨,都将成为我未来前行的动力。我相信,只要保持实践的热情,带着这份收获与感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一定能走得更稳、更远。
实践总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