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探寻非遗魅力,感悟魏都文化

    发布时间:2025-08-29 阅读:
    来源:豫北医学院

                                                                                         探寻非遗魅力,感悟魏都文化

  6月19日至25日,豫北医学院赴许昌“魏韵遗风·非遗寻迹之旅”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河南许昌魏都区,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许昌社火”与底蕴深厚的魏都文化,展开为期七日的沉浸式探索。此次实践旨在触摸民族记忆的鲜活脉搏,理解文化传承的时代意义。                                                                                                                                                                     
  实践之旅始于6月19日的许昌博物馆。在专业讲解的引领下,团队成员穿梭于“远古足迹”、“汉魏风骨”等主题展厅。当驻足于东汉绿釉陶楼阁前,其精妙的建筑结构无声诉说着“魏都”营建之恢弘;曹魏时期的青铜弩机与画像砖,则生动再现了三国金戈铁马的壮阔场景。这些历经沧桑的文物,为后续深度理解魏都文化谱系奠定了坚实的历史认知基础。
  6月20日至22日,团队扎根中国社火艺术馆,开启对社火艺术的系统研习。馆内陈列的社火道具形制各异,从纹饰繁复的云肩到色彩浓烈的神兽面具,无不凝结着民间审美智慧。团队成员分组近距离观察道具材质的肌理,感受其承载的岁月温度。工作人员详细解读了“火龙舞”、“铜器舞”等经典社火形式的起源流变,以及不同地域社火表演的独特风格密码。团队成员详细记录了社火艺术在当代传承中面临的人才断层、表演空间萎缩等现实挑战,也了解到当地正尝试通过非遗进校园、社火文化节等创新形式重焕生机.
  6月23日,实践重点转向非遗工艺的亲手实践——参与螺钿制作。在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成员们体验了从选贝、切割、打磨到镶嵌的完整工序。薄如蝉翼的螺片在指尖小心翼翼拼贴,稍有不慎即前功尽弃。成员罗倩在完成一枚小小螺钿书签后感叹:“方寸之间需屏息凝神数小时,每一道微光都是耐心与敬畏的结晶。”这堂“指尖上的非遗课”,让抽象的文化遗产化为具体可感的匠心震撼。
  6月24日,团队聚焦魏都文化实地调研,先后探访春秋楼、灞陵桥等承载三国记忆的地标。立于春秋楼关圣夜读《春秋》塑像前,忠义精神穿越时空扑面而来;漫步古灞陵桥,曹操“慨当以慷”的豪迈仿佛仍在河风中激荡。团队成员结合现场文物与史料记载,梳理了曹魏政治文化在许昌的萌芽与发展,深刻认识到这片土地对三国文化形成的关键作用。古迹无言,却成为解读魏都精神最厚重的教科书。
  当实践在25日落下帷幕,收获远超预期。从社火鼓乐中听见先民的祈愿欢歌,于螺钿微光里窥见匠人的毕生坚守,在三国遗迹间感悟历史的磅礴力量——成员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文化认同洗礼。
  青年一代对传统的深情凝视,本身就是文化赓续的希望火种。此次许昌之行,如同在历史长河中投下一颗石子,其激起的涟漪将在未来持续扩散。团队成员们深感,守护文化遗产不仅需要情怀,更需行动:用镜头记录濒危技艺,用文字解读文化基因,用创新思维架设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这份在魏都大地萌生的责任感,将转化为传承路上最坚实的力量,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青年的守护下,生生不息,光华永续。
                                                                                                                                                                                                                                                                                                                           
实践总结推荐
  • 探寻非遗魅力,感悟魏都文化
  • 我们团队前往许昌,参观了许昌博物馆与中国社火文化艺术馆,领略了许昌文化魅力,体验非遗螺钿,为春秋楼拍宣传片,对许昌本地人
  • 2025-08-29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