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缅怀英烈志,铸魂新时代——厦大学子烈士陵园追思行

    发布时间:2025-08-29 阅读:
    来源:厦门大学“鹭岛铸魂·逐梦奋进”实践队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走深走实,2025年暑期,厦门大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感受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作为本次活动的组成部分,厦门大学“鹭岛铸魂·逐梦奋进”实践队于2025年7月7日前往厦门烈士陵园,开展以“缅怀英烈志,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7月7日,这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日子,是“全民族抗战爆发纪念日”。88年前的今天,卢沟桥事变震惊中外,中华民族从此开启了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实践队选择在这一天走进烈士陵园,不仅是一次缅怀革命先烈的集体追思,更是一场对历史记忆的守望与再确认。
  烈日炎炎,实践队员早早在陵园门前广场整队集合,开始了本次实践活动。烈士陵园门口松柏环绕、碑影肃立,气氛庄重。在简短而庄严的致辞后,队员们依次走进园区,开始了系统的参观与学习。
            
实践队员在烈士陵园大门合照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重雄伟的铸铜群雕《永志铭心》。这组于2009年落成的大型群雕长60米、高5米,由渡海、抢滩、胜利三部分构成,展现了解放军战士跨海激战、血战沙滩的历史画面。实践队员们静静伫立于群雕前,瞻仰着群像中每一位战士的英勇姿态。他们面容坚毅、动作有力,仿佛定格在冲锋陷阵的那一刻,令人肃然起敬。雕塑所传递出的不屈信念和牺牲精神,让同学们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为国捐躯”的份量。
             
实践队员在铸铜群雕前
  继续前行,实践队来到了烈士陵园内的浮雕长廊《光辉永驻》。这组长达49米的浮雕以八个革命历史片段为主题,依次展现了厦门自1926年建党以来的重要历史节点,包括反帝斗争、厦门破狱、抗日烽火、解放厦门等。每一幅浮雕都刻画细腻,画面充满张力,人物表情或愤怒或悲壮,栩栩如生。队员们边走边记,不时低声交流心得,一位同学感慨道:“历史不只是课本里的几个年份,而是这些具体的人,是他们的血肉之躯铸成了我们今天走过的这条自由之路。”
            
实践队员瞻仰浮雕长廊
  随后,队伍来到烈士纪念碑前肃立默哀。纪念碑高达24米,正面镌刻着“先烈雄风永镇海疆”八个金色大字,为陈毅元帅亲笔题写。阳光照耀下,碑身巍然耸立,仿佛在默默诉说着过去的壮烈与不朽。队员们献上花篮,缓缓绕行纪念碑一圈,在深深鞠躬中向1036位长眠于此的革命烈士表达最崇高的敬意。许多同学在碑前久久伫立,眼中闪动着敬仰与沉思的光芒。
            
实践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合照
 
  活动最后,队员们围坐在烈士陵园松柏掩映的长椅间,举行了简短的交流分享会。六位成员逐一发言,畅谈参观感受。有的同学谈到在浮雕面前仿佛能听到炮火隆隆;也有同学提到,在群雕中一个母亲送子参军的动作让人泪目。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实践让抽象的“爱国主义”变得具象、可触,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更是一次行动上的启发。
  革命先烈用生命书写信仰,青年们也要用行动延续精神。本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队员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厦门地方红色历史,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鹭岛铸魂·逐梦奋进”实践队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把从英烈身上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 
 
(外文学院宣传中心  文/孙恒然  图/方湛)
实践总结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