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至11日,中国民航大学严实团校“冯如班”社会实践队的23名师生,踏上了江西井冈山、南昌、瑞金三地的红色征程,以“筑梦红脉承薪火,学研讲传续新篇”为主题开展沉浸式实践。这支以中国航空先驱冯如命名的队伍,将思政课堂延伸至革命圣地,在历史现场感悟精神力量,上了一堂“飞向祖国大地的思政课”。
井冈燃情:革命圣地固信仰 井冈山——这片镌刻着无数红色记忆的土地,成为了实践队的首站。队员们先后走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茅坪八角楼等红色地标,泛黄的史料、斑驳的实物,仿佛在诉说着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探索历程。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陈胜华教授的《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专题授课,为队员们深入解读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内核。
在黄洋界保卫战旧址,中国民航大学与马鞍山学院实践队联动,带队教师成竹雅在纪念碑下,以《西江月·井冈山》为教材现场授课,两校学子齐声诵读,感悟着“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豪迈气魄。那一刻,历史与现实仿佛交织在一起,先烈们的英勇无畏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
在三湾村,队员们通过演绎红色情景剧,亲身感受“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意义,让这段历史更加鲜活地呈现在大家眼前。在茅坪八角楼,队员们录制红色故事微视频,用青年们独特的话语体系,讲述着革命故事,让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南昌忆史:历史坐标悟初心 南昌,作为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地方,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实践队瞻仰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缅怀革命先辈的热血担当。在江西省美术馆,红色主题艺术展通过画作与雕塑,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队员们在艺术与历史的交融中,深切感受到信仰的力量。走进八一起义纪念馆,珍贵的起义文物、逼真的战斗场景还原,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队员们无不为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所震撼。
瑞金寻根:共和国摇篮聚力量 瑞金作为“人民共和国的摇篮”,每一处旧址都蕴含着政权建设的初心。实践队走进叶坪镇,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直观感受人民政权初创智慧,足迹遍布一苏大陈列馆、红军烈士纪念塔、中华苏维埃纪念园、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等地,回溯中央苏区护火历史,缅怀先烈,深悟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
在叶坪红色旅游区的革命旧址前,实践队与85师255团2连的退伍老兵们以及研学中小学生共上一堂特殊的思政大课。众人重温“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共唱《十送红军》《歌唱祖国》等经典红歌,在歌声与故事中,深切体会到革命先辈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情谊。退伍老兵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让青年学子们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实践队还深入叶坪镇朱坊村、田坞村开展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主题调研。他们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民朋友面对面交流,了解农村发展的现状与困境,共同探讨乡村振兴的路径与策略。两村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旅游,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让红色基因得以传承和弘扬。
学研讲传:青春赓续红色基因
实践队指导教师成竹雅表示:“此次‘飞向祖国大地的思政课’,将航空报国初心与红色精神深度融合,队员们在行走中学习、在感悟中研究、在传播中传承,真正让红色基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实践全程贯穿“学研讲传”四维协同,以寻根、铸魂、传承为目标,用青春力量赓续红色基因。相信“冯如班”的学员们将会以红色精神为滋养,在交通强国建设民航篇章中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李妍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