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杏林薪火照乡路,青春聚力助振兴——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星火队三下乡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15 阅读: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七月的皖北大地,麦浪翻滚间藏着盛夏的热烈,也涌动着乡村对健康的期盼。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星火队”的20名师生,带着中医药典籍、诊疗器械和满腔热忱,奔赴亳州市谯城区药王村,开启了一场以“传承岐黄薪火,守护乡村健康”为主题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他们以专业为笔,以爱心为墨,在田间地头写下了属于青年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针对乡村常见的颈肩腰腿痛、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队员们不仅带来了学院精心调配的中药香囊、三伏贴,还结合中西医结合疗法,为村民演示穴位按摩、艾灸实操。78岁的刘奶奶常年受膝关节疼痛困扰,队员们为她进行推拿理疗后,老人试着起身走了两步,惊喜地说:“轻快多了!这些娃娃比我亲孙子还耐心。”此次义诊累计服务村民300余人次,发放药品及健康手册200余份,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专业的医疗服务。“张大爷,您这老慢支得注意保暖,我给您开个润肺止咳的方子,都是咱本地能买到的药材。”在药王村文化广场的临时义诊点,星火队队员李雨桐一边为老人听诊,一边耐心叮嘱。义诊台前,队员们分工明确:量血压、测血糖、搭脉问诊、开具处方、普及养生知识……从清晨到日暮,排队的村民始终络绎不绝。

  亳州作为“中华药都”,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星火队队员们走进当地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博物馆,开启了一场“知行合一”的研学之旅。在白芍种植田,队员们跟着药农学习辨识药材生长状态、采收技巧,亲手体验药材晾晒过程;在中药博物馆,通过VR技术“穿越”到古代药铺,直观感受中药炮制技艺的演变。“原来我们喝的菊花茶,从采摘到烘干要经过这么多道工序!”队员王浩宇在日记中写道。研学途中,队员们还化身“文化宣传员”,向村民和游客讲述亳州药材故事、普及道地药材知识。他们编排的中医药科普情景剧《神医华佗》在乡村大舞台上演时,引得台下村民阵阵喝彩,让晦涩的中医药理论变成了通俗易懂的生活智慧。

  除了医疗服务,星火队还与十河镇中心小学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队员们为孩子们开设了趣味中药课:用甘草、山楂制作“酸甜药茶”,教孩子们认识“金银花”“蒲公英”等身边的药用植物,用漫画讲解《本草纲目》里的小故事。五年级学生小宇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性格内向。队员们发现他对植物标本制作感兴趣后,专门带他采集药材标本、讲解药用价值。一周后,小宇主动向队员们展示自己的“标本册”,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些哥哥姐姐不仅教我知识,还听我说话,我以后也想当医生,像他们一样帮助别人。”小宇的话让队员们深受触动。

  五天的实践转瞬即逝,队员们的晒黑了皮肤,磨破了鞋底,却收获了沉甸甸的成长。“在乡村,我们看到了中医药的需求与潜力,也更明白作为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责任。”队长王泽宇在总结会上说,“星火虽微,汇聚成炬。我们会把这次经历化为动力,学好专业知识,将来用更多元的医疗技术服务基层。”

  离开时,村民们送来了自家种的蔬菜、晒好的草药,孩子们追着车挥手告别。星火队的队员们知道,这场三下乡活动不是结束,而是他们与乡村健康事业羁绊的开始。未来,他们将继续带着这份医者初心,让中医药的星火在更多乡村点亮,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能量。

实践总结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