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地调研、科技培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深入乡村一线探索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与民生服务的融合路径。实践期间,团队完成乡村产业调研报告 1 份,提出 5 项可行性发展建议;推动 1 个乡村特色产品上线电商平台;产出系列图文纪实材料。通过实践,不仅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了实际助力,也增强了团队成员的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为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积累了实践经验。
作为“三下乡”实践队里的一名大学生,当我跟着悦动星芒小分队踏入村子,就被眼前的画面紧紧拽住了目光——一群孩子笑脸盈盈的期待着我们来到。我主要做的内容是带孩子们学习知识。
在给孩子们授课时,我负责科普小实验环节。当我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看着瓶子里瞬间涌起的气泡,孩子们眼睛瞪得溜圆,小宇兴奋地喊:“老师,这像火山喷发!” 那一刻,他们眼里的好奇与渴望,像一束束光直直照进来。我们的硕博学长学姐也各显神通,讲航天知识的学长,拿着模型演示火箭发射,孩子们围在身边,伸手触摸的模样,仿佛真要抓住飞向太空的梦;教手工的学姐,带着大家用彩纸折出小船,说 “这船能载着你们的想法,漂向远方” ,孩子们认真折着,把对未来的憧憬都揉进了纸船里。
除了课堂,我们还陪孩子们在田间观察作物。农学专业的博士学长,蹲下身子,指着叶片上的害虫,给孩子们讲生态防治的办法,小萱蹲在旁边,拿小本子记着,说 “以后要帮家里的菜园‘治病’” 。这些场景,让我深深明白这趟基层行的意义——我们把书本上的学识,变成孩子们能触摸到、能听懂的东西,化作一束束光,照亮他们奔赴理想的路。而我自己,也在这泥土里扎根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青春的分量,它不再是轻飘飘的概念,而是结出了实实在在、带着温度的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