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烟台大学窑火琉光实践队:窑火琉光里的传承悟思

发布时间:2025-07-30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这次淄博琉璃探寻之旅像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让我们在窑火与琉光的交织中,触摸到传统技艺的温度与力量。

  

  初见琉璃,是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里流转的斑斓光影。展柜中,从商周时期的古朴琉璃珠,到明清的华丽摆件,再到现代设计师的创新作品,每一件琉璃作品都镌刻着时代的印记。当我们尝试制作琉璃葫芦吊坠时,高温下的琉璃料在手中倔强地抗拒着塑形,才真切体会到匠人 “驯服火焰” 的本事,是千百次练习沉淀出的老练与从容。在下午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中,为游客讲解展品背后的故事时,更让我们明白,文化的传递不仅需要热爱,更需要扎实的知识与真诚的分享。

 

  颜神古镇的老炉边,匠人捏转琉璃的身影令人动容。通红的料条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转瞬化作灵动的造型。采访时,老匠人布满老茧的手轻抚作品:“琉璃是活的,你对它用心,它就会给你回应。” 这句朴实的话,道尽了与手艺相守半生的深情。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里,传统纹样的茶具与现代风格的饰品相映成趣,让我们看见老技艺在当代生活中的鲜活模样 —— 它从未老去,只是换了种方式融入平凡的尘烟。

 

  鲁派内画的体验堪称 “指尖上的修行”。当特制笔尖探入鼻烟壶狭小的空间,简单的线条都变得歪歪扭扭,对比展柜中匠人笔下的山水楼阁,才深知 “毫厘之间见乾坤” 的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走进小学课堂,看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握着画笔,在壶内画出稚嫩的线条但满脸认真时,忽然懂得传承的真谛: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让文化的种子在新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这段旅程让我们明白,传统从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标本,而是流动在生活中的活水。作为青年,我们既要以敬畏之心守护老手艺,更要以创新思维让它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窑火不熄,琉光永续,这是我们从淄博带回来的传承信念,更是我们新时代青年未来必须要践行的承诺。​

作者:张增杰 来源:张增杰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