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安徽外国语学院谯城药韵支教队:山野支教暖童心,酒韵文脉共传承

发布时间:2025-07-29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响应团中央“大力开展暑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将“三下乡”“大学生社区实践”等活动与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紧密结合。7月7日至7月12日,安徽外国语学院萤火支教团“谯城药韵支教队”携手安徽医科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小组走进亳州市谯城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跨校协作,以支教行动为主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拓宽学生视野,最终实现教育帮扶、健康惠民与文化传播的多元价值融合,为基层发展与文化自信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开展多元课程,拓宽知识视野

  实践期间,实践队率先前往谯城区赵桥中学开展为期五天的支教活动。队员们把庄子文化、亳州美食、中草药知识搬进课堂,带领孩子探索胚胎发育、气象奥秘,教授急救技能、护眼常识,让文化传承与健康守护同步升温。他们怀揣教育初心将语言之美、音乐之韵、文化之魂融入乡村课堂,用青春智慧点燃乡村孩子的梦想之光。

志愿义诊同行,传递医者温情

  于此同时,实践队走进赵桥社区,开展血压测量及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将健康守护的触角延伸到乡村社区。乡村地区的健康问题一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关注点,尤其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更为迫切。队员们携带血压测量仪器,在社区设立服务点,为前来的居民免费测量血压。“大爷,您的血压有点偏高,平时要注意少吃盐,多运动。”“阿姨,您的血压很正常,但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队员们一边测量血压,一边根据测量结果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针对居民提出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问题,队员们运用专业的医学知识,详细讲解了疾病的预防方法、日常控制要点以及饮食、作息方面的注意事项。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奶奶高兴地说:“这些知识太实用了,孩子们讲得也清楚。”此次社区健康服务活动,不仅为居民送去了健康关怀,更提高了乡村居民的健康意识,为乡村振兴筑牢了健康基石。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社区,每一次耐心解答、每一次细致讲解,都是“多元课堂”的生动注脚。

探秘酒窖秘境,感知酿造智慧

  古井镇是亳州市的特色小镇,以白酒产业闻名遐迩,白酒产业也是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为探寻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密码,7月12日,实践队前往古井镇参观无极酒窖。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古井贡酒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酿造工艺。从古老的“九酝酒法”到现代的科技酿造,从传统的手工制曲到智能化的生产车间,队员们目睹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感受到了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不时驻足观察,认真记录。当走到古井泉水旁时,队员们忍不住伸手触摸,感受着这孕育了千年佳酿的泉水的清凉。据讲解员介绍,古井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是酿造古井贡酒的关键所在。通过参观,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也看到了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强大驱动力。

共探发展路径,分享实践成果

  实践队在参观无极酒窖后,前往古井镇政府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交流会。会上,镇政府人员详细介绍了古井镇如何以白酒产业为核心,带动文旅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村民收入。实践队员们认真聆听,积极提问,围绕乡村振兴与特色产业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实践队员纷纷表示对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古井镇发展注入了青春智慧。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此次谯城之行,是一次文化传承的支教之旅,更是一场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实践队员们用知识浇灌乡村教育的花朵,用爱心守护乡村居民的健康,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的道路。在支教中传承文化,在服务中践行初心,在实践中感悟成长。未来,支教团队将持续关注乡村教育发展,带着此行的收获与思考,继续深入基层,用所学所长为乡村教育贡献青春力量,让青春之花在乡土的沃土上绚丽绽放。

作者:燕奕文 来源:安徽外国语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