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百炼千人”星月同辉实践队于6月30日启动暑期实践活动后,先后走进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莱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利华益维远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及东营革命烈士纪念馆,在企业一线探寻绿色发展实践路径,在红色教育基地汲取奋进力量,将专业所学与产业实践相结合,深化对化工行业绿色转型的认知。
科技自立自强,新材料赋能绿色未来
7月16日上午,实践队首站来到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高端功能陶瓷领域的领先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医疗、汽车、电池等多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实践队首先参观了企业检测中心,这里的表征、物质检测设备是研发工作的坚实基石,其中不乏国产装备自主突破的成果,展现了我国在高端材料检测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随后,队员们在研究院展厅深入了解了MLCC、纳米氧化锆、蜂窝陶瓷载体、高纯超细氧化铝等核心产品,直观感受到功能材料对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作用。在智能化“黑灯”车间,无人化的高效生产场景让队员们看到了现代化工在降本增效、节能减排方面的实践成果。

(国瓷材料技术人员讲解企业产品 杜亚轩摄)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与企业负责人举行座谈及授牌仪式,技术院潘副总与人力部刘经理介绍了企业特色及在双碳目标下的具体措施,并着重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职场中最为重要的素养,为队员们明确了能力提升的方向。

(国瓷材料成员与实践队成员合影 杜亚轩摄)
青年设计力量,绘就低碳发展蓝图
7月16日下午,实践队前往山东莱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交流采访。该公司拥有甲级资质,参与过胜利电厂等重大项目设计,其团队平均年龄仅34岁,充满热情与朝气。队员们在工作人员带领下感受了积极向上的办公环境,随后的座谈会上,大家充分提问交流,深入了解了企业的发展历程、成就、面向高校的招聘计划以及全方位的人才培育体系。“二老带一新”的培养模式、丰富的团建活动、“管理+技术”的“双通道”个人发展路径,体现了企业对人才成长的重视与人文关怀,让队员们对化工设计领域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于莱克设计院进行交流座谈会 杜亚轩摄 )
石化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实践
7月17日上午,实践队走进利华益维远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当地化工领域的领军企业,其以丙烷脱氢及高性能聚丙烯生产为核心,展现了现代化工的强劲实力。队员们在讲解员引导下参观企业发展厅,系统了解了企业的发展历程与产业布局;在控制中心,自动化运转的生产设备、整洁规范的流水线彻底颠覆了大家对传统化工厂的固有印象,直观感受到现代化工在安全、高效、绿色生产方面的进步。

(利华益工作人员向实践队成员讲解设备 杜亚轩摄 )
座谈中,闫工程师分享经验时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是立足行业的根基,而在压力中沉淀成长的能力同样是职场必备,让队员们对专业学习与职业素养培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利华益成员与实践队成员合影 杜亚轩摄)
红色精神铸魂,科技报国使命在肩
7月17日下午,队员们前往东营革命烈士纪念馆缅怀革命先辈。这座建成于2018年的陵园承载着区域内波澜壮阔的革命记忆,队员们通过聆听烈士事迹,深刻体会到先辈们为理想信念拼搏的艰辛,无名英雄的奉献与坚守更让大家坚定了传承奋斗精神、投身化工事业的决心。

(实践队成员参观烈士纪念馆 杜亚轩摄)
此次实践活动,通过这次实践,队员们不仅看到了化工行业绿色转型的具体实践,更在三个方面获得了成长:一是对专业认知从书本走向了现实,明白了理论如何转化为实际应用;二是职业规划更加清晰,认识到化工行业需要复合型人才;三是责任意识增强,开始思考如何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国家发展。队员表示,将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为行业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