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跟随南通先烈步伐 探寻深厚爱国精神

发布时间:2025-07-09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了厚植爱国情怀,铭记先烈事迹,2025年7月3日泰州学院人文学院“溯源扎根牢记使命”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南通通州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首先团队成员举行了献花仪式,表达对烈士的崇高敬意。
      接着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团队成员了解到在五四运动后,进步思潮开始在南通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社会先进分子共同追求的真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点燃了南通人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火炬,工农运动渐成燎原之势。1926年春,中共江浙区委派共产党员陆景槐(陆植三)来南通做党的开辟工作。1930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江苏第一大队在通东正式建立,不久改编为红十四军第一支队,红军武装最多发展到近千人,战斗在通东、通中等地区。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和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激起中国人民的民族义愤和抗日怒潮。国难当头,南通各界群众纷纷行动起来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南通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全国人民一道,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最终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1940年11月25日,梁灵光等人前往北兴桥,接管国民党南通县政府及县保安旅。1942年12月下旬,中华抗日救国会领袖邹韬奋先生,从国民党统治区辗转来到南通县。当时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已率部进驻五总、骑岸、十总一带,师部设在骑岸镇。邹韬奋先后在张沙乡、十总小学、新四军一师师部驻地作精彩的演讲,这些对处于艰难环境中的四分区军民及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抗日救国斗争起到了巨大鼓舞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不顾人民的反对,挑起全面内战,在中国两种命运抉择的时刻,南通人民毅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或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家乡坚特原地斗争,或转战在全国各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抛洒热血。抗战胜利后,在共产党和民主政府的领导下,迅速组织全县人民发展生产。国民党军占领南通城后,广大人民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解放战争期间,南通县人民在小海、观音山战斗中首次承担比较重大的支前任务。从1948年10月到1949年2月,全县先后出征民工共计12000多人,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民工队伍,以备渡江之用。
新中国建立后,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南通县人民在剿匪肃特、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中印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还击战以及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国家人民财产过程中,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书写了新篇章。朝鲜战争爆发后,1950年11月中旬开始,南通县人民掀起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县委在全县组织开展游行示威、参加军事干校、慰问志愿军、救济朝鲜难民、捐献飞机大炮等活动。有100多名南通县籍志愿军战士为保家卫国,血洒异国他乡。
      在纪念馆最后有通州区部分老领导及离退休老干部的亲笔题词和江海烽火纪录片。通过《江海烽火》纪录片,展示了通州人民将继续弘扬革命优良传统,踏着先辈足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不断推进“强富美高”新通州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都深刻认识到了革命历史和英雄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参观纪念馆和传承红色文化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作为新时代青少年应加强对红色文化的重视与自觉学习传承红色精神,加强对于革命历史的认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作者:俞文卉 来源:泰州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亲青课堂”开班第一课,在欢声笑语中正式启航
  • 青春匠心汇临安——浙金院实践团进社区
  • 歌声飞扬筑梦乡野 ——湖南一师学子以《少年》点燃童心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