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慧琦、赵涵、喻晓婷)七月的沙洲村,苍翠的群山环抱着这片红色热土,微风带着红色故事的余韵轻轻拂过。7月8日清晨,赤魂宣讲团"三下乡"实践团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踏上了前往“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的红色寻根之旅。
图 1:宣讲团赴馆途中照
初入陈列馆,庄严肃穆之感扑面而来。负责陈列馆讲解的宣传科科长早已在馆内等候,与团队共同举办了一场简短的欢迎会。会上,负责人不仅讲述了长征时期红军在汝城的艰难历程、“半条被子”故事中徐解秀老人与三位女红军的温暖情谊,还介绍了汝城文化,并分享了生活和学习各方面的经验。
图 2:科长与团队进行交流场景
欢迎会结束后,团队成员们跟随着负责人的脚步穿梭在陈列馆的各个展区。那些泛黄的老照片、斑驳的旧物件、珍贵的文字记载,在负责人生动细腻的讲解中重焕生机。特别是"半条被子"的故事,通过实物展示和场景还原,让共产党与老百姓之间"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跃然眼前,给年轻学子们留下了深刻而鲜活的红色印记。
图 3:陈列馆内实物展示
午后阳光正好,赤魂宣讲团来到了“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遗址,看到大家的到来,徐解秀老人的小儿子朱中雄爷爷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交谈中,老爷爷缓缓打开了话匣子,向他们讲述起母亲徐解秀生前常提起的往事:“当年红军住进来,虽然条件艰苦,却总想着老百姓。母亲常说,那半条被子不是普通的被子,是共产党对老百姓的一片心啊!”朴实的话语里,满是对红军的感激与怀念。赤魂宣讲团成员围坐在老爷爷身边,认真聆听着那些未曾在史料中详细记载的生活细节,不时与老爷爷互动交流,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那份跨越近百年的温暖与信任。临别时,他们与老爷爷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这张跨越代际的笑脸,也定格住他们对红色精神的深刻体悟。
图 4:与朱中雄爷爷合影
一天的行程短暂却充实。从陈列馆里的系统学习,到与革命先辈亲属的面对面交流,赤魂宣讲团不仅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更对红色教育有了全新的感受——它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可触可感的真情实感,是流淌在血脉里的初心与担当。这份“新感受”,将成为他们三下乡实践中最珍贵的收获,也让他们更加明白:传承红色基因,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在实践中体悟、在行动中践行。
在沙洲村这片红色沃土上,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革命的印记,每一缕清风都传颂着英雄的故事。赤魂宣讲团就像一颗颗红色的火种,在这里汲取精神力量,必将把这份温暖与信仰传递到更远的地方。做新时代的'送被人',让'半条被子'的精神永远温暖人心!
撰文 | 刘慧琦
图片 | 易子萱、袁婷
一审 | 彭乐怡
二审 | 朱诗颖
三审 | 叶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