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淮安社会实践纪实:探寻运河明珠,感悟红色基因与时代脉搏

发布时间:2025-06-24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底蕴,感受新时代发展成果,我与实践团队前往江苏淮安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以“运河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弘扬”“乡村振兴观察”为核心,通过实地走访、人物访谈、志愿服务等形式,多维度触摸淮安的历史脉络与现实发展。
一、千年运河畔,触摸历史文化肌理
实践首站,我们来到被誉为“中国运河之都”的淮安漕运博物馆。馆内陈列的漕运官印、古船模型、税单文书等文物,生动再现了淮安作为明清漕运中枢的辉煌历史。讲解员介绍,明清时期全国70%的漕粮在此中转,“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地位,让淮安成为南北文化交融的枢纽。
在里运河文化长廊,我们沿着古运河畔漫步,青砖黛瓦的河下古镇、气势恢宏的清江大闸口,处处诉说着昔日的繁华。团队成员还拜访了非遗传承人,学习淮安剪纸、淮剧等传统技艺。剪纸艺人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将运河风光、市井百态跃然纸上,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民间艺术的生命力。
二、红色热土上,传承革命精神火种
淮安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我们怀着崇敬之情走进周恩来纪念馆和周恩来故居。在纪念馆内,泛黄的书信、朴素的衣物、珍贵的影像资料,展现了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和鞠躬尽瘁的一生。故居内,周恩来少年时手植的蜡梅树历经百年风霜,依然暗香浮动,正如总理的精神历久弥新。
在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我们聆听了新四军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抗战的故事。馆内陈列的作战地图、锈迹斑斑的武器,仿佛将我们带回了烽火连天的岁月。一位老党员在参观时感慨:“如今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年轻人要永远铭记历史。”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们,也让红色精神在心中扎根。
三、乡村振兴路,见证发展新貌
为了解新时代淮安乡村发展,我们走进洪泽区蒋坝镇和金湖县塔集镇。蒋坝镇依托古运河资源,打造“河工风情小镇”,特色民宿、农家餐厅、文创小店鳞次栉比,传统渔村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当地村民张大姐说:“以前靠捕鱼为生,现在开民宿接待游客,收入翻了几番,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塔集镇,现代化的高标准农田与生态湿地公园交相辉映。我们参观了智慧农业大棚,见证了物联网技术如何实现精准灌溉、智能温控;在乡村振兴学堂,与返乡创业青年交流,了解他们利用电商平台推广金湖大米、荷叶茶等特色农产品的经验。这些鲜活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乡村振兴战略在淮安的生动实践。
四、实践感悟与展望
一周的淮安之行,是一次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也是一堂生动的社会大课。从千年运河的桨声灯影,到红色精神的薪火相传;从古朴小镇的华丽转身,到美丽乡村的蓬勃生机,淮安用深厚的底蕴与创新的活力,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要做历史文化的学习者、红色精神的传承者,更要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时代发展的推动者。未来,我们将带着此次实践的收获,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秦霜、顾艮艮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参观烈士陵园有感
  • 烈士陵园是一个庄严而肃穆的地方,无数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付出巨大牺牲和努力的革命先烈沉睡于此,他们为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
  • 06-20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