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红色记忆,汲取奋进力量——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参观有感

踏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珍贵的文物史料。它们如同岁月的使者,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峥嵘岁月。1935 年,粟裕、刘英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来到浙西南地区。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和当地复杂的局势,他们没有丝毫退缩,毅然决然地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
沿着展厅的脉络缓缓前行,我仿佛亲眼目睹了红军战士们在崇山峻岭间艰难行军的身影。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他们缺衣少食,武器简陋,却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那一份对理想的执着,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深深震撼着我。比如在反“围剿”斗争中,战士们常常要在深山老林中穿梭,躲避敌人的搜捕。他们风餐露宿,以野菜、野果充饥,却从未放弃战斗。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星星之火在浙西南的土地上逐渐形成燎原之势。
纪念馆里,还展示了许多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年轻的红军战士。他在一次战斗中,为了掩护战友撤退,孤身一人与敌人展开激战。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他依然顽强抵抗,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革命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他的事迹让我不禁思考,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是什么给予他们如此巨大的勇气和力量?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坚定的信仰。他们相信,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推翻旧世界,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这种信仰,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到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离不开当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送粮、送药、传递情报。有的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和家人的生命,来保护红军战士。军民鱼水情深,在这里得到了最生动的体现。正是这种紧密的联系,让革命力量在浙西南地区深深扎根,不断发展壮大。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在新时代,我们依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繁荣昌盛。
参观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是一部充满热血与牺牲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彰显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的英雄史诗。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让我对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中,我们汲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和前进动力。回到学校后,我将以此次参观为契机,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我要像革命先辈们一样,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磨砺自己。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传播红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或许不会像革命先辈们那样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但我们依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