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双馆寻踪·非遗对话:大学生探秘雅安成都川剧的文化密码

发布时间:2025-02-23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2025年1月7日至1月14日,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党润新川,剧往开来”社会实践团队深入雅安、成都两地,以“数字赋能非遗·青春对话传统”为主题,通过双城川剧博物馆研学、经典剧目沉浸式体验、非遗传承者深度访谈等形式,探索传统戏曲的现代化表达路径。

  团队首站探访雅安川剧博物馆,馆内陈列的300余件戏服、乐器、手抄剧本,完整呈现了川剧“五腔共和”的艺术特色。文物活化:在镇馆之宝——清代金丝刺绣蟒袍前,馆员演示了传统戏服的穿戴技法:“仅一件蟒袍就有18道穿戴工序,每一针一线都是工匠精神的见证。”对比研究:赴成都川剧博物馆考察时,团队发现两地展陈侧重不同:雅安馆聚焦川剧与茶马古道的交融史,成都馆则系统性梳理声腔流派演变。

  图为参观雅安川剧馆 余学军摄

  经典重现:从《白蛇传》到《秋江》的跨时空对话 在雅安川剧团,团队观摩了《白蛇传·金山寺》《秋江》等经典剧目。观众访谈:采访现场游客发现,70%的年轻人因短视频“种草”而来。来自成都的大学生游客坦言:“现场版《秋江》的写意船舞比影视特效更震撼,这才是该被‘安利’的顶流!”

  图为成都剧院经典剧目 余学军摄

  从馆员到演员的传承接力 团队深度访谈8名博物馆工作者、剧团演员及非遗研究者: 雅安川剧馆讲解员说:“许多文物是村民从老宅阁楼捐出的,它们不该沉睡在库房,而要在年轻人心中‘活’过来。” 成都川剧博物馆讲解员:“每天讲解6场,但愿意听完45分钟完整导览的游客不足两成,如何缩短传统与现代的认知时差,是我们最大的挑战。”

  当00后大学生在博物馆里为百年戏服绘制数字孪生模型,当《秋江》的桨声与短视频平台的背景乐悄然重合,这场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已悄然生根。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广西师范大学“蜂行发声”实践团:家校社联动,共行教育惩戒
  • 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鲁地寻红调研团实践中期汇报:三地红色足迹
  • 聊大学子志愿服务:白鸽志愿服务队开展“圆梦小小心愿”关爱困境儿童健康成长活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