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红色工业遗址探寻:金陵制造局调研之旅
(学生通讯记者:杨奕睿)2025年2月9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寒假社会实践团队踏上了前往江苏省南京市金陵制造局的旅程,他们以此历史悠久的工业遗址为平台,深入探索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初生、历经挑战直至再次崛起的壮阔历程。金陵制造局,作为中国军事工业的重要摇篮之一,其发展历程不仅仅是工业技术与生产力的进步记录,更是一段深刻反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红色革命精神与抗争意志的宏伟史诗。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们得以亲身感受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工厂如何见证了国家从工业萌芽到艰难抗争,再到民族复兴的光辉道路。

图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子到达金陵制造局
金陵制造局:民族工业的萌芽与抗争
金陵制造局始建于1865年,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代表性产物。作为中国最早的近代军工企业之一,金陵制造局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工业从传统手工业向近代机器工业的转型。它的建立不仅是为了应对内忧外患,更是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缩影。
彼时,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廷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下,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探索。金陵制造局在李鸿章的主持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生产枪炮、弹药等军工产品,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先驱。然而,由于清廷的腐败和列强的压迫,金陵制造局的发展始终步履维艰。

图2 金陵制造局历史建筑
抗战烽火:工业战线的血色抗争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金陵制造局成为日军重点攻击的目标。面对日军的侵略,制造局的工人们毅然决然地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斗争中。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将重要的机器设备转移至后方,为抗战提供了宝贵的物资支持。
即便在日军占领南京后,金陵制造局的工人们仍以各种形式进行抵抗。他们秘密组织抗日活动,破坏日军的军工生产,为抗日根据地输送物资和技术人员。这些英勇的抗争事迹,如今在金陵制造局的展览中得到了永远的铭记,它们作为民族记忆的一部分,时刻警醒着人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图3 金陵制造局建筑照片
百年金陵:工业遗产的时代对话
当金陵制造局的辉煌岁月成为过往,它遗留下的丰富工业遗产,犹如一座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如今,金陵制造局被打造成国家级1865晨光产业园,是新金陵48景之一,成为展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的重要窗口,让人们能够深入了解金陵制造局的历史背景、工业成就以及转型发展的历程。
这座制造局曾是中国近代工业的璀璨明珠,如今却在城市化的快速步伐中安静地站立一旁。它的生产车间,早已没有了昔日机器运转的热闹,但墙壁上那些岁月留下的痕迹,依旧像是一位沉默的讲述者,将历史的记忆与未来的憧憬巧妙融合,静静地指向一个既属于过去也属于明天的方向。

图4 金陵制造局旧址
江苏的红色工业发展史:从金陵制造局到现代工业强省
金陵制造局的历史,是江苏红色工业发展的缩影。从晚清的洋务运动到抗战时期的工业抗争,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复兴,江苏的工业发展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新中国成立后,江苏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承担了大量的工业建设任务。从南京的化工、机械制造,到苏州、无锡的轻工业,江苏的工业体系逐渐完善,成为全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工业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从传统制造业到高新技术产业,江苏的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如今,江苏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其工业产值和科技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金陵制造局的历史,不仅是一段工业发展的记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提醒着我们,工业强则国家强,创新兴则民族兴。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江苏将继续发扬红色工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