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寻龙井之乡,品文化之韵

发布时间:2025-02-09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寻龙井之乡,品文化之韵
为探索乡村振兴的文化、产业、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深化茶文化交融共鉴,探寻中华茶文化真谛,1月24日至1月27日,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归乡拾遗实践队前往浙江省杭州市梅家坞、浙江省杭州市龙井村、中国茶博物馆开展“缘龙井之乡,品中华文化”社会实践活动。
追忆峥嵘岁月,赓续非遗文化
在龙井茶之乡——梅家坞茶村,实践团队来到周恩来总理纪念室,追寻着伟人的足迹,通过一张张老照片、一处处陈列柜,跨越时光,追忆周总理在梅家坞的峥嵘岁月。
跟随着茶农的脚步,爬茶山、学茶礼,实践团队体验了一场独特的问茶、采茶、泡茶、品茶的西湖龙井茶事活动。沿着十里琅珰入口的古道一直向上,闻着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茶香,穿过漫山遍野的茶林。一路上,茶农为团队成员介绍了西湖龙井的分布情况、生长形态以及生长环境,引导团队成员进一步探索茶叶的种植、制作和品鉴过程,领会茶文化的精髓。
下山后,实践团队来到茶农家的茶馆,对梅家坞非遗传统炒茶继承人李祥进行了采访。在采访过程中,李祥为队员们普及了西湖龙井的发展历程,分享了茶农们炒茶的经历,并且谈及炒茶、制茶的非遗传承。“虽说是一门手艺,但这背后是梅家坞茶文化的历史沉淀。除了学习技艺,还要懂茶、识茶,传播西湖龙井的茶文化。”近年来,他致力于梅家坞西湖龙井茶技艺传承工作,教授和指导青年村民学习炒茶技艺,举办青年炒茶活动,让更多青年了解茶、喜爱制茶。和实践团队分享后,李祥还邀请大家一同品茶,他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了解西湖龙井,将茶文化传承下去。
探寻非遗技艺,传承文化薪火
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队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当地的茶产业情况进行调研,与当地村民就茶叶的种植、包装以及销售进行了深入交流。茶园从每年产茶数十吨到如今年产茶叶数万吨,从中华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中国茶品牌的成功打造大幅度带动了附近居民经济水平提升,也吸引着无数外地游客前来亲身体会这悠闲的茶农生活。
茶产业不仅是当地村民的“摇钱树”,更是当地传统茶艺传承的“活化石”。在当地茶农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深刻挖掘了茶文化的内涵与精神追求,近距离感受了茶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也坚定了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
深耕中华文化,传承非遗之美
沉浸展馆,赏看得见的茶道传承。实践团队先后前往中国茶博物馆的龙井馆区与双峰馆区进行参观学习。中国茶博物馆以茶为媒连结古今中外,是中国茶文化的交流平台与枢纽,是中国向世界展示泱泱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中国茶博物馆的龙井馆区内陈列着丰富的茶文化展品,包括世界各地的茶具、不同时期的茶叶等。实践团队驻足于各个展区,聚精会神地观看每一处的展品,并且在互动体验区体验制茶的过程,亲身体验到茶叶的制作工艺,感受到了茶文化传统与现代技术的交融。
通过数字手段及沉浸式体验,中国茶博物馆打造了一个新颖的中华茶文化交流平台。实践团队在亲身体验当中感悟到茶道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不断丰厚和发展以及中华茶道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并且深受启发,纷纷表示希望在未来可以把计算机相关技术与各类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
凝聚茶道精神,熔铸非遗辉煌。新时代青年应承担传承和弘扬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中国茶文化的历史重担,以青春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在时代发展中推陈出新。

图为实践队员合影。
 
作者:程名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社会实践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文学院寒假社会实践】——赤旌文宣弘党韵,青春实践育新人
  • 书店实践之旅
  • 安徽工业大学“华彩文韵,徽风探寻”实践团队一名队员赴徽省马鞍山市邯山县的一所新华书店进行实践活动。
  • 02-09
  • 返乡启航,青春力量筑梦家乡
  • 返乡启航,青春力量筑梦家乡
  • 2025年1月,随着寒假帷幕的缓缓拉开,江苏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返乡启航实践团的成员们纷纷踏上了归乡的旅程,他们怀揣着对家乡的深情厚
  • 02-09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