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茶产业升级,探寻科技兴茶路
中国青年网烟台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与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之际,茶产业成为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的关键领域。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一叶茶”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于1月10日前往日照市南湖马陵春茶叶有限公司茶产业核心区域,围绕茶叶种植、加工及科技应用展开调研,剖析产业现状,助力茶产业迈向新高度。
传统技艺守护,精研种植根基
日照南湖马陵春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坐落于南湖镇西马陵前村,拥有优质绿茶基地280亩,建有高标准温室育苗棚1处,育有中茶108、福鼎大白茶、鸠坑早等无性系茶树良种。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了标准化加工车间,已发展成为集茶叶产加销、科研、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这里东临马陵水库,背靠马陵山脉,生态优美、气候宜人、背风向阳。这里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平均日照时长约 14 小时,越冬期比南方长 1 - 2 个月,昼夜温差大;山地丘陵土壤呈微酸性,矿物质含量丰富,自然肥力较高;地处北纬 35°,对日照绿茶的生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独特的地理位置、“净水、净气、净土”的优质生态环境和气候因素,孕育出北方绿茶“叶片厚、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的独特内质,被誉为“江北第一绿茶”。其产品获多项殊荣,畅销全国各地,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图为马陵春茶产业基地所获荣誉。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建萌 供图
科技引擎驱动,创新生产动能
在茶园负责人胡经理的带领下,“一叶茶”社会实践队踏入马陵春茶基地,于茶园漫步间,葱郁茶树依地势错落排列,如绿色织锦铺展山间。通过与茶园负责人的对话,实践队队员们了解到,在茶叶生产过程中,马陵春茶产业基地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采用智能化灌溉系统和土壤养分监测设备等,实现对水肥的精准控制,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保障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此外,当地研发人员研发了“春虫秋灭”的防虫害技术手段,即茶叶收获后立即喷洒杀虫剂将虫卵除尽,以保证来年春天虫卵孵化而导致的虫害,大大降低虫害损失及后期除虫费用。在茶园布局方面,茶树排列整齐,间距适中,顶部覆盖透明塑料薄膜形成温室效应,四周设置透明玻璃窗户引入自然光,既为茶树提供理想生长环境,又便于管理人员观察茶树生长状态。茶园还利用生物肥料和生物菌剂,通过科学打药、季节性减少打药次数等措施,降低人工成本和化学农药污染,并注重茶园越冬管理,如大雪前后浇水防止倒春寒对茶树造成冻害等。
图为种植基地内部环境。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于心雨 供图
生态融合前行,绿色引领未来
深入基地内部,茶园内种植大量花草树木,如松树、柏树、兰花等,茶树与各类植物共生共荣,“以树养茶”实现美化茶园环境与夏季遮阴、冬季防风双丰收,有效践行生态理念;队员们观察到,瓢虫、草蛉等天敌昆虫在花丛穿梭,制衡害虫种群,有效维护着茶园生态平衡。胡经理补充道,“茶基地行间套种豆科植物、香草花卉,其中豆科植物能够固氮增肥,香草花卉散发气味能够驱避害虫,者能够减少农药使用,提升茶叶的自然品质,实现我们的生态理念”。此外,队员们获悉公司积极推广茶叶无性系育苗繁育技术,组织实施“生物菌 + 秸秆”、“生态调控 + 理化诱控 + 生物防控”示范项目,其所生产的有机绿茶、红茶原料全部来自本公司茶园,有效带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为茶基地负责人与实践队队员交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于心雨 供图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一叶茶”社会实践队通过实地调研马陵春茶产业基地,全面洞察茶产业脉络,从传统技艺传承到科技深度赋能,再到生态理念践行,见证产业多元发展路径。队员们积累丰富知识、锤炼实践能力,明晰了茶产业发展困境与机遇。展望未来,传统技艺需深挖精研、传承创新,科技研发要加大投入、拓展应用,生态模式应广泛推广、持续优化。实践队将整合调研成果,形成详实报告反馈相关产业与部门,助力政策完善、技术推广与人才培育,激励更多青年投身茶产业,以青春担当续写茶产业振兴华章,推动茶文化远播、产业昌盛、科技长新,在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征程中,让茶产业成为闪耀明珠,照亮经济发展、生态和谐、文化繁荣之路。(通讯员 吕文佳)
图为实践队伍集体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由京鹭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