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会实践-跨域和鸣团
一.团队介绍
作为一只由东南大学少数民族同学组成的社会实践队伍——跨域和鸣团,我们肩负着推动民族团结,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使命。
二.实践过程
1.实践前期
1.1学习文件
深入研读各种民族团结政策文件并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讲话内容明确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1.2活动策划与准备
问卷调查:我们小组对当今社区在民族团结治理方面的大致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确立实践重点。
策划筹备:我们提前联系了社区工作人员,为社区书记发送了采访邀请函。同时,也进行了海报,特色旗帜设计。


2.实践中期
在中期,我们对安公社区进行实地探访,并学习该地区民族团结治理相关经验,结合相关民族政策,提出可行性建议。
2.1高校共建
本次实践中,我们还携手中南大学国家民委社会实践团队一起在安公社区进行了一系列学习与探索。
2.2社区共建
参与访谈讲座:在社区老师的带领下,我团了解了社区相关举措以及为民族团结带来的效益,深刻感受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独特魅力。
体验民族特色:参观民族风采展示区域,学习羌绣制作等,参与了社区为少数民族居民开设的普通话班。
参与新春活动:我们参与了当地新春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对多样性的节目进行了了解。
2.3党团共建
学习社区治理:我团通过参与社区座谈会,了解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发挥的作用,学习当中的精华部分推广到其他地方。
采访深入:我们分别对新疆舞老师、社区工作人员、当地少数民族居民进行了采访,深入了解了他们的所思所感。
3.实践后期
在后期,我们团队主要侧重在甘肃,内蒙等地推广安公社区促进民族团结的相关经验。
3.1社区推广
居民推广:我们在其他民族社区进行了安公经验的推广。
校园推广:我们团队通过学习到的多种活动形式,在幼儿园,高中等各级学校举办了民族手工课进课堂,高校宣讲等活动。
媒体推广:我们通过自媒体平台等多样化的形式宣传促进民族团结的相关经验。
周边推广:我们设计了团队特色徽章等文创,并进行宣传工作。
三.实践成果
1.团队各媒体账号累计浏览量达几千人次。
2.自创文创的广泛发放。
3.向其他社区提交经验提案,得到当地社区党委回应。
4.制作项目推送、视频、图文等几十余条。
5.开展校园手工课、高校宣讲等活动。
6.制作日志,分享实践经验。
7.为安公社区提出民族发展小意见,推动社区更好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