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赓续红色血脉,敬承英烈遗风

发布时间:2025-02-02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赓续红色血脉,敬承英烈遗风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它以革命遗址、纪念场馆、红色文艺作品等为物质载体,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入研究红色文化,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为赓续红色血脉,探寻红色精神在川陕革命历史中的影响,以更生动、更新颖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2025年1月,来自四川大学的“星火相承”实践团队前往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巴中进行实地调研,在深化对先烈精神体悟的同时,以实践推动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筑牢民族精神的根基。

(图为项目成员在红军烈士陵园前合影留念。赵梓琪 供图)

碑林寻英影,壮志映丹心

巴中,这片被革命鲜血浸染的土地,一草一木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大巴山下,巴水河畔,苍松翠柏间的三层红色陈列大楼与碑林园区引人注目,这就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暨川陕苏区将帅碑林。踏入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仿佛踏入了一座承载着无数英雄灵魂的殿堂。庄严肃穆的石碑错落有致地矗立在这片土地上,张琴秋、李先念、周光坦……每一个镌刻在石碑上的名字,都代表着一位为了革命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每一座纪念雕像都像是一位沉默而又忠诚的讲述者,虽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英勇事迹。
团队成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缓缓漫步其间,目光虔诚地扫过石碑上的每一个字,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思绪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当年红军将帅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场景。聆听经验丰富的当地讲解员满怀深情地诉说:“将帅碑林全称为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它的建造旨在纪念和缅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将士的丰功伟绩,占地120多亩,是中国最大的红军碑林,在这里,共嵌单碑4580余块,刻写红军及烈士名录13.8万。塑像像座用黑色的花岗石镶嵌,纪念座下的三级U型阶梯,代表一、二、三、四个方面军,后边合为一线,表示三个军会师后为一体。”
这些将帅们,在国家和民族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他们的精神,一如肃穆的碑林一般,屹立不倒,在世世代代的铭记与传承中激励着无数后来者。
      
   (图为碑林标志性建筑。赵梓琪 供图)

馆中窥往昔,文物诉峥嵘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和历史资料。从破旧的枪支弹药到泛黄的文件书信,2万余件文物,每一件展品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一枚布币的展览前,团队成员们驻足认真聆听着讲解员的介绍:“1933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了川陕省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并设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陕省工农银行。其制造、印发的革命根据地货币有银、铜、布、纸4种质地、8种面额。这里展示的就是其中布币的一种。其正面两竖行为“增加工农生产”和 “发展社会经济”;顶端为 “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川陕革命根据地货币的发行,为当时统一币制,发挥了及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在中国革命货币史上,有着光辉灿烂的一页。”
如今,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已成为弘扬革命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陕南红色旅游中心之一,现已创建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省党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示范基地、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博物馆利用自身丰富的文物储备优势不仅在馆内举办各种大型展览,使每年观众在10万人次以上,而且将专题展览搬上街头、学校和乡镇进行巡回展出。在这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团队成员们静静聆听着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诉说的峥嵘岁月。
 

陵园祭英烈,红魂耀新光

步入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的氛围让每一位团队成员都心生敬畏。这里长眠着 25048 名红军烈士,是全国最大、最早的红军烈士陵园。沿着千秋大道拾级而上,两列苍松簇拥着的铁血丹心广场中,大型人物群雕生动地再现了慈母送子参军、群众支援前线、医务人员救护战场伤员、红军将士浴血杀敌的场景,寓意着闪光的红色精神、坚定的红色信念和蓬勃的红色事业。在英勇烈士纪念碑前,团队成员们整齐列队,向革命先烈默哀致敬,表达对他们的无限崇敬之情。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们还与白发苍苍的守陵老人王建刚进行了深入交流。王建刚已经在这里坚守了几十年,他的家族更是三代人都投身于守护陵园的事业。他饱含深情地讲述着自己一家三代守护陵园的感人故事,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对先烈的敬重和对这份责任的坚守。他说:“这些先烈们为了我们今天的生活,付出了一切,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守护好这片陵园,就是我们对他们最好的报答。” 成员们听后,深受触动,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图为项目成员与王建刚老人交谈。 赵梓琪 供图)
“我们来到这里,不仅是为了赓续红色文化血脉,更是希望通过纪录片的形式,以青年的独特视角展现英烈精神,让更多的人明白,今天的和平与幸福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实践团队负责人满怀坚定地表示,希望通过制作微型纪录片,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和精神广泛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年轻人受到感染和鼓舞,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张清嵋 来源:四川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赓续红色血脉,敬承英烈遗风
  • 赓续红色血脉,敬承英烈遗风
  • 为赓续红色血脉,探寻红色精神在川陕革命历史中的影响,以更生动、更新颖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2025年1月,来自四川大学的“星火相承”
  • 02-02
  • 解码非遗文化基因,探寻传承发展新密码
  • 求知促成长,观企得真知——广陵学子开展民营企业调研
  •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
  •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 甘肃社火:舞动新春的民俗华章
  • 甘肃社火:舞动新春的民俗华章
  • 秘甘肃社火:一场民俗文化的深度实践

    在甘肃,社火作为一项极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次社会实践聚焦甘肃
  • 02-01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