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兰州大学文学院“墨韵简牍”实践团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4-09-29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关于甘肃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估计很少有人会知道,甘肃是一个简牍大省吧。”面对镜头,团队成员李宇皓这样说。
甘肃简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记录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细节。甘肃被誉为“汉简之乡”,拥有丰富的简牍资源,其中出土的汉简占全国总量的八成以上。甘肃简牍博物馆作为全国汉简藏量最大的专题类博物馆,收藏有各类文物50129件(组),其中包括近4万枚简牍。
甘肃简牍的种类繁多,包括放马滩秦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悬泉汉简等,这些简牍不仅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历史、地理等第一手资料,而且其书法艺术价值也极高,是研究秦汉魏晋时期河西走廊段的宝贵学术资源。
甘肃简牍的发现,为研究两汉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同时上万枚汉简也极大地丰富了丝绸之路的内涵。这些简牍是纸张发明之前,中国古人最主要的文字书写载体之一,它们详细记载了两千多年前古人的书信往来、政治外交、商贸军事以及书法艺术。
甘肃简牍博物馆的建立,旨在进一步加强甘肃简牍的保护研究和展示利用工作。博物馆的前身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设立的省博物馆汉简整理研究室,2012年12月单独设立甘肃简牍博物馆。博物馆的建设与开放,让这些珍贵的简牍文物得以更好地展示与研究,为传承千年文化提供了新的平台。
甘肃简牍的价值不仅在于它们作为历史资料的重要性,还在于它们对研究汉字发展、书法艺术以及古代文献学等方面的贡献。简牍学研究的进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让“冷门”不冷,“绝学”有继,千年简牍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上次提到甘肃是简牍大省,其实,甘肃还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接过话头,成员胡玲继续介绍。
甘肃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丝绸之路在甘肃的主线东西绵延长达1600多千米,约占全程总长度的1/5,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甘肃的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沿途兴起了敦煌、武威、张掖、酒泉等重要城镇,这些地区因丝绸之路的繁荣而发展成为国际性的都会或枢纽重镇 。
甘肃不仅是汉简发现最早的地方,也是出土汉简最多的省份,占全国出土总数的82%以上。这些简牍为研究当时河西边塞地区的政治、经济、民俗、军事情况和汉代屯戍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
甘肃还被誉为“石窟艺术之乡”,拥有包括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在内的50多处石窟群,这些石窟寺以其历史悠久、艺术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而著称 。
甘肃省博物馆作为省内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反映古丝绸之路文明的文物,其中包括著名的铜奔马,即马踏飞燕,它已成为中国旅游的标志 。此外,甘肃的彩陶文化同样闻名世界,代表了甘肃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符号 。
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在甘肃留下了无数璀璨瑰丽的历史,见证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甘肃的文化遗存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而绚烂多彩,成为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 。甘肃简牍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遗产,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在甘肃出土的简牍中,有大量与丝绸之路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记载,这些简牍不仅见证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也是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第一手资料 。
例如,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出土的《康居王使者册》,记录了公元前39年康居王使者与苏薤王使者前来献贡时发生的纠纷,反映了汉朝与康居等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另外,出土的简牍中还有记载龟兹王和夫人途径敦煌悬泉置时的住宿情况,显示了汉朝政府对外国贵宾的高规格接待 。
作者:李书扬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弘扬红色精神,传递红色文化
  • (1)团队成员亲赴纪念馆进行调研,通过对红色资源拍照、摄像、文字记录、手绘等形式,集中发掘地方红色文化,构建团队学习地方党史资源
  • 09-28
  • 国家资助助力梦想
  • 江苏科技大学资助政策宣讲团的成员王伏玲同学回到她的家乡重庆,采取政策回母校的形式,完成国家资助政策宣讲活动。
  • 09-27
  • 青春绘梦田野间,实践情深润心田
  • 为了响应对“乡村振兴”的号召,徐州工程学院“学思践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4年7月30日抵达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开始了为期两周的社会实
  • 09-26
  • 肆意梦夏实践团|镜头下的稻田告别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