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春绘梦田野间,实践情深润心田

发布时间:2024-09-2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青春绘梦田野间,实践情深润心田
——“学思践悟”实践团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响应对“乡村振兴”的号召,徐州工程学院“学思践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4年7月30日抵达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开始了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力求宣传马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马庄文旅产业,为马庄规划提出全方面建议,助力马庄文化、产业振兴,从实践层面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将青春融入祖国发展。
在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的马庄村,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这个曾经以矿业为主导产业的村庄,在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产业政策的调整下,正经历着从传统矿业向多元化产业转型的过程。徐州工程学院“学思践悟”社会实践团队,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于2024年7月30日抵达马庄村,开始了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旨在通过生态修复和产业转型,打造生态宜居美好家园。
1
8月12日上午,经过前期相关工作的准备,团队成员陆续抵达了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开展了为期数天的实践调研。在中午,我们对各个成员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下午我们去拜访了马庄村委员会的村干部,在村干部的耐心介绍下,我们对马庄村的情况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在近年来,马庄村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深化衣村精神文明建设,以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风润村、旅游富民”的新路子。
晚上,我们通过村干部的讲解和介绍,集中讨论出未来几天的工作安排和分工情况。将摄影、采访、记录等工作合理分配,同时预祝我们这次实践调研取得圆满成功。
2
团队的第二天工作主要围绕马庄村村史展开,从而了解马庄村从何时开始转型、如何转型和转型的成果。参观马庄村史馆,我们了解到在2001年,“7.22“瓦斯爆炸事故让贾汪骤然“休克”,“把矿井关了,咱换个活法”成为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资源枯竭,思想不能枯竭。地陷了,修复生态变身湿地公园;山秃了,锲而不舍植树造林;人闲了,投工投劳开发乡村旅游。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贾汪在面积最大的一块采煤塌陷地上,建成了1.1万亩的潘安湖湿地公园。而马庄村作为民俗古村予以整体保留,彻底融入湿地公园。
在产业转型的同时,马庄村成立了民俗乐团、百人锣鼓队、民俗文化表演团,开展了周末舞会、灯光晚会、农民运动会等等一系列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居民和游客的文娱体验。
马庄村这一系列的成果,离不开马庄村党委“一强三带”工作法。一强即为强战斗堡垒,具体可分为强班子、强队伍、强本领。三带指的是带生态宜居、带乡风文明、带生活富裕。
经过一天的参观,我们在感叹马庄村巨大变化的同时,也不禁引发强烈的思考:乡村振兴,是多方位的,不单单是促进农业的发展,更要结合自身特色,发展第三产业,打造属于自己的亮丽名片。
3
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的灵魂。马庄村以其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艺术而闻名。香包,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当地居民情感的寄托。实践团队在深入了解村庄的过程中,特别关注了香包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团队成员通过与当地手工艺人的交流学习,了解到马庄香包的制作工艺和背后的文化故事。香包的制作技艺代代相传,每一针一线都蕴含着匠人的智慧和情感。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团队成员协助当地手工艺人建立了香包制作工坊,并通过教育推广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香包的制作技艺。此外,团队还利用现代设计理念,结合马庄香包的传统特色,开发了一系列创新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丰富了香包的表现形式,也为当地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网络平台的宣传和推广,马庄香包逐渐被更多人所认识和喜爱,成为了传播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马庄村的蝶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村庄已成功转型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成为党、政、军、学合一的乡村振兴实践地。团队成员利用互联网技术,将马庄村的精神遗产转化为图文和视频,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他们拍摄的宣传短片,不仅展示了马庄村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更讲述了村庄转型的故事。这些宣传材料,不仅提升了马庄村的知名度,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和探索。
我们坚信,通过不懈努力和持续创新,马庄村一定能够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生态的持续改善,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马庄村更加美好的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学思践悟实践团 来源:学思践悟实践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青春绘梦田野间,实践情深润心田
  • 为了响应对“乡村振兴”的号召,徐州工程学院“学思践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4年7月30日抵达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开始了为期两周的社会实
  • 09-26
  • 《社区花卉实践活动:共筑绿色家园》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